工農 作品

第19章 兩套體系,兩條道路

 比如,下面櫃檯上的一把刀就是1元錢,一個傢俱可能是1~3元。

 ·······

 這個接待人員給荀武他們解釋了很久這個錢的作用,又親自陪著他們前往下面的市場去購物。

 這些錢是科研部剛剛研究出來的紙製成的,現在的紙還比較渾濁,又很硬,用來做貨幣剛剛好,畢竟這些可是這個時代暫時無法替代的商品,根本不用考慮有人會仿造。

 這套錢的面值最大的就是10塊,而且現在的很多的商品定價都是1塊,2塊,考慮到了這些人的算數問題。

 這些錢是先行在段原城推廣的,主要是為了方便和段原各部落的交流,後期準備試行到整個炎國。

 隨著人口的增加,和生產力的發展,早期的原始社會的分配體制已經不適用於炎國的需要了,所以要試行一套新型的貨幣體制,但是段不凡本人是更為傾向於計劃分配工分分配,所以就

暫時在段原城推行市場貨幣的體制,在興城和寧城則是以一套工分的計劃分配來替代。

 現在的段原城的所有建築工人和生產工人,以及剩下的各部門的人都可以領到工資,而這些工資的貨幣就可以在段原城中心的市場上購買各種物資。

 雖然也開辦了公共食堂,但是進去是需要交錢了。由於食物緊張,所以食物還是掌握在國家手裡,人民在公共食堂集體用餐。

 糧食收穫過後,還準備在段原城進行糧食的售賣,和提高在公共食堂的價格,與成本對齊。

 不僅如此,往後的各種柴米油鹽和各種傢俱鐵器等產品都會標明價格,需要用貨幣來購買,逐漸會運轉成為沒有錢就無法生存的模式,以此來激勵人更積極的參與生產。

 在更進一步,還有允許私人建廠,土地分配,各種農具牲畜標價等更深一步的私有制改革。

 當然,對於一些老人和孩子會有一些物資的補助,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