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 風調雨順

 “你們小心點,別弄掉漆了。”

 張興顯然非常珍惜這個勳章。

 “我長大了也要參軍,然後也拿這樣的勳章。”

 其中一個小孩高聲說道。

 “好,有志氣!”

 張興大聲的表揚道。

 “我也要,我也要。”

 孩子們爭著要做軍人,大人們則露出了笑容,期待的看著自己的孩子。

 這就是擁軍風氣的形成,這就是尚武之風的培養。

 需要幾個標誌性的人物或者是集體,用人民喜聞樂見的形式結合民間的自主宣傳,從而給人民心中種下種子。

 當然,這只是精神層面的,在物質層面,自然要配套,讓軍人的社會認同度提升。

 ···

 在村民們圍觀勳章時,大幕又被拉開了,這次是戲劇。

 村民們趕忙找到座位,一一就坐看戲。

 又是一張橫幅上面寫著“戲劇:諸葛明智阻三軍”

 隨後就是詳細的表現了當時情況的危急,段不凡心中的憂愁,諸葛明的主動請纓。

 將骷髏兵的場面用藝術性的手法表現出來,又將諸葛明的計謀先行隱藏,將情況渲染的萬分危急。

 重點描述了諸葛明只帶了幾千炮兵就要阻擊幾萬骷髏兵的悲壯,表現了段勇被派去偷襲的緊急。

 隨後又用一場大水將情節渲染到了高潮。

 觀眾們紛紛站起身來,拍手稱讚。

 ···

 這場戲是這個民間戲劇團原創的,這次應該是登記後的首次演出。

 相信以這場戲的質量,會很快的席捲整個炎國以及周邊地區。

 至於原創的戲劇為啥不在大城市先行首演,這是因為段不凡對文藝行業的指示。

 概括下來就是“文藝產於人民,文藝用於人民”

 在炎國的文化體系裡,主要是報紙、戲劇團、說書人等,這些文藝服務都是流動的,是在農村和城市之間流動的。

 自然是有固定的文藝創作中心,但是文藝服務中心是分散的,是以每個村莊每個城市的基層服務點為單位的。

 也就是說,即使是在農村,人民也可以享受到最先進的文藝服務,農村和城市的文藝服務差距被最大限度的拉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