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改革

 大家聞言都點點頭,對這回答表示認可。

 “按照目前歸屬烏城的土地來算,每十畝收三石雜米,一年也可收到六萬石。之前還有許多有主荒地是沒有收取田稅的,稅賦改革後,這部分也要給我收起來,有地不種的,想辦法給我交足這三石米,不交者把田給我收回來!如此一來,我們官府收到的糧或許變化不大,但民間的糧應該會更多,量多則賤,我們收到的糧可以賣到外地去,賣糧所得再回烏城買糧存入府庫,對官府和烏城百姓來說,都是好事啊。”

 “妙,實在是妙啊,廉大人。”陳貴一臉崇敬地道。

 眾人只當沒看見陳貴的嘴臉,互相望了望,點點頭,認同了廉義的說法。

 “那李司你們儘快擬好律令給我,今年秋收就可按此新法收取田稅。”

 “是,廉大人。”

 “那說完田稅,我們再說說丁稅。之前丁稅全部人都要交,我覺得這稅太重,百姓都喘不過氣來,也要改一改。”眾人又豎起耳朵,認真聽廉義的高見。

 廉義一邊說,李仁等人一邊聽一邊給建議,不斷完善廉義的設想,漸漸有了大致框架。又過了半個時辰,才基本確定下來。

 將丁稅改為丁役,不再讓百姓交錢,而是以義務勞動的形式,每年需服役三個月,時間可以分開,但每次最少連續服役半月,服役期間官府負責伙食。若是官府突然有丁役的需求,主動報名者只需服役兩個月。而在丁役對象上也進行改動,男子年齡在十六至五十歲,女子年齡在十六至四十五歲才需服役。男子與女子的服役內容也不一樣,男子做些粗重的活,女子則去官府的手工作坊或者農場。最後不願服役者,或服役期限不足者,繳納丁役稅。

 廉義道:“如此一來便可大大減輕百姓們的負擔,雖然三個月的時間也不短,但只要不是農忙時期,百姓肯定可以抽出時間,況且官府還提供伙食。雖然我們收到的稅額又少了,但少了的錢可以在別的地方找回來嘛,找錢的辦法還是很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