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0章 微笑盪漾

 銀行核心系統是以處理銀行最基本的存款、貸款業務為主的it系統,作為支撐業務營運的關鍵系統和銀行信息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銀行核心系統被稱為銀行it系統的“心臟”。

 華國在八十年代以前,在那個還沒有電子計算機的時代依靠的是工作人員的手工操作,無論數錢、計賬皆是手工(數得一手好錢)。

 那時候的銀行叫儲蓄所,在櫃檯前由出納和會計人員負責存取業務的現金收付以及賬本的登記,高高的賬本、墨水瓶、蘸水筆、算盤是當時儲蓄所最靚麗的風景線。

 那時的所有業務辦理、計息結賬、內部往來對賬、編制報表等都需要人工進行處理,工作繁瑣,往往一個儲戶從收錢點鈔登折再到另一個人的複核簽字沒有半個小時做不下來。

 純手工時代銀行耗費人力大、效率低、資金週轉慢、信息不靈通、誤差、丟失、汙損甚至發生火災等問題一大堆(那年頭類似糧倉著火的事很少)。

 到了八十年代前期,銀行引入pC單機,開始會計電算化,把一部份櫃員手工記錄的內容使用計算機來實現數據的登記保存。

 那年頭還沒有互聯網,每個網點都是各自獨立的系統,單機的加入讓銀行的辦事效率有所提高,並減少了許多紙質媒介的使用,但也有著明顯的缺點。

 因為信息不互通,每個銀行網點都是獨立系統,只能處理自己的賬務信息,沒有通存通兌功能,儲戶自己在哪裡開的戶就只能在哪裡辦理業務。

 這種情況一直到了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銀行實現聯網聯機業務後情況才得以改變。

 因為計算機網絡的發展,各個銀行之間可以直接進行信息聯網共享,銀行網點之間從紙質傳遞信息從此退出銀行的歷史舞臺。

 九十年代大量自動櫃員機(Atm)開始大量出現,用於辦理存入、支取或查詢交易的業務。

 與此同時華國‘金卡工程’開始實施,通過計算機網絡系統,用電子信息轉賬的形式實現貨幣的流通,實現省市全部同城互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