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魚的人 作品

第76章 林建國發現商機了

 林建國先走近這會沒有生產的輾粉機師傅面前,因為以前林建國在公社農機站學徒時就經常幫糧站卸車,這些師傅大多認識林建國,就和他交談了起來。 

 林建國問師傅,為啥有人不要米皮糠?師傅說,那些人是家裡沒有養雞鴨,也沒養豬的人家。留到米皮糠也沒用。 

 還有好多公社住的吃商品糧的人家要蒸酒,買的糯谷來碾米,他們有工作,要米糠幹嘛?所以糧站才少五釐加工費,把米糠收集起來出售。 

 至於加工費漲五釐錢,是縣糧食局統一規定,據說今年全縣糧站職工都反應冬季糧站加工廠都要加班,要發加班費。 

 林建國其實看上了米糠,他家裡養了七條豬,媽媽就累得不行,林建國心疼媽媽。今天聽說糧站的米糠賣三分錢一斤,他就動心了。 

 剛才他特意稱了一下,他從家裡帶來430斤穀子,除了大禾米和糯米。還有39斤米糠。一斤三分,也就一塊二不到。 

 林建國以前幫媽媽餵豬,聽媽媽講過,自從上次他幫媽媽拉回幾麻袋米糠後,幾頭小豬長快了不少,四個月不到就100多斤了。 

 以前沒有吃米糠的豬要五個月才能那麼大,米皮糠用來餵豬還是划得來的。林建國笑媽媽是為了誇他,特意找的理由。 

 媽媽說是真的,不是開玩笑。吃米糠的豬,是真的長得更快,就是米糠難買而且不知道哪裡有賣。 

 糧站的米糠要交縣裡副食品公司養豬場,普通百姓買不到。副食品公司從糧食局包了全縣糧站的米糠,他們一斤四分錢收購。 

 縣養豬場的豬聽說五個月出欄,就有150斤重。媽媽一直好羨慕,媽媽是聽上門來閹豬公的公社獸醫說的。 

 公社獸醫是地區農校畢業的中專生,國家幹部。和普通的閹豬佬不同,他還教媽媽給豬喂鹽,就是讓豬的消化更好。 

 他還說如果有條件,可以多喂一些豬,本地已經不夠,要從外省調豬了,計劃內的豬不夠供應。食品公司計劃外生豬收購價從5角2分一斤漲到5角半一斤就是公社獸醫傳來的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