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草的豹子 作品

第140章 御史言官的前世今生

 咱們簡單的說一下御史言官的前世今生以便於大家瞭解這些人是幹什麼的,為什麼皇上看見他們都頭疼。

 各朝各代監督機制都有,而且越來越完善,宋、唐之前咱就不說了,主要說說大明朝以後。

 明朝的言官是最出名的,咱們就先說說朱元璋設立的監察制度。

 他先是設立了都察院,對司法和官僚體系進行監督。

 都察院有左右都御史,左右副都御史,左右僉都御史,和御史,最大的官正三品,最小的正七品。

 所有的這些御史,被人稱作道官。

 後期,為了加強監督機制,他又設置了“給(ji)事中”和“都給事中”,吏、戶、禮、兵、刑、工六部每科各一人。

 下面又有左右給事中、給事中,官階為正七品或者從七品。

 他們分管六部,被統稱為六科給事中。

 他們官不大,卻有權出席“廷議”、“廷推”、“廷鞫”。

 他們能參加皇上的御前大會,能參與推選大官人選,可以參與公審有罪的大官。

 御史們稱作道官,六科給事中為科官,大家統稱他們為“科道官”。

 這些科道官一起對皇帝負責。

 以前所說的“言官”指的是“六科給事中”,後來就把科道官都叫做言官。

 這些言官可以反對皇上的意見,他們不光敢說,他們覺得自己沒錯的時候,是拿命和皇上懟的。

 大明對於言官的選拔是很嚴苛的,一般都是選拔年輕人,他們剛當官,沒有派系,也沒有太多官場惡習。

 所以他們懟天懟地懟空氣,不管是誰,照懟不誤。

 有的人說了,戲臺上的皇帝不都會說拉出午門斬首嗎?

 你可說錯了,皇上一般是不怎麼殺人的,就說午門吧,前面從來沒有斬過一個人。

 不殺頭打他一頓就不行嗎?

 文人最講究的就是個風骨,他們不怕你打他,就怕你不打他。

 他捱了打青史留名,你打了他遺臭萬年。

 所以在朝堂上努著脖子瞪著眼和皇上死犟的有的是,皇上氣的幹翻白眼沒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