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生水起 作品

第723章 沒見過的首飾盒

 買地券,就是一種特殊的契約文書,標誌著文書主人對某處土地的合法所有權,其特殊之處,在於它並非為生人所準備,而是亡者所用。

 在我國幾乎所有的喪葬習俗,都可以向上追溯到一條原則,即“視死如生”。這種特殊的觀念,導致中國的喪葬習俗在世界範圍內都堪稱獨特。在國人的心中,死亡並不是終結,而是另一種開始。

 人間有溫涼寒暖,故而需要著衣,人死了在陰間也會有寒熱,所以需要為死者準備壽衣,富者隨葬金縷玉衣,貧者則燒以紙衣聊作慰念。秦始皇生前統治六海,死後也要統治冥國,所以才給自己準備了一批冥軍,兵馬俑!

 那麼,咱們國人心心念念上千年,成家立業的重要標誌——房子,活著時候要有,死了也得有!哪怕是在古代,房子也不是隨便拉幾根木頭找些匠人就能建的,除非是荒郊野嶺,杳無人煙,否則,同樣需要置地並向官府報備,隨後才能動土開工。

 那麼,在置地這個環節,最重要的就是房契。那麼亡者的房子跟誰買,又用什麼體現呢?這就是“買地券”。

 在這一方小小的買地券上,通常會記載亡者的姓名、生平、籍貫、生卒年月、葬於何處,並用錢財若干,向黃天爺、后土娘、向土公、東王公、西王母等神仙老爺們購土地一段,以為家用。

 古人認為,這小小的一方買地券,是神聖且具有法律效益的。有了這一券在手,如果孤魂野鬼要來侵佔亡者之屋棟,又或者那些窮鬼,想強佔自己的豪華的住所,這時候就可以拿著這種買地券,高吼一聲:“有鬼搶我的鬼屋!”

 當然,這一切都是活人想的,到底發生沒發生過,這買地券有沒有用,大家誰都不知道。

 買地券最早出現在西漢前期,開始叫做“告地策”,一般寫在木牘上,隨亡人埋入地下墓室中,內容比較簡單,大抵是以地上官吏的名義,告知陰司官吏,某縣某鄉某人於何年何月何時,帶著何人何物(隨葬的俑與物品),到貴處報到,類似於現實世界戶籍遷移性質,後來越發展上面的內容越多,甚至還出現了違約協議,當然材質也有最開始的木質,發展到磚、石、瓦、鉛、鐵、木、紙質等等。

 比如說,現在姜大爺放在盒子裡的,就是一個青磚的買地券,在陳陽印象中,這玩意應該是跟他們家老祖宗陪葬品在一起的,也不知道為啥買地券在他手裡了,除非他們把自家祖墳挖了。

 “你說啥?”聽完宋青雲和陳陽的解釋,老爺子臉色瞬間大變,萬萬想不到家裡一直當做寶貝的物件,居然是自己家老祖宗墓地的房契。

 “你們不會看錯了吧!”

 陳陽搖搖頭,伸手指著上面的字說道,“大爺,這上面不是寫著麼,故姜公奉地券。”

 而且還表明了花了多少錢,買到了什麼地方。姜大爺看著陳陽指著地方,聽陳陽唸完,默默點點頭,表示這確實是自己家祖墳的地方,而且父親死後也葬在了那片山上。

 “老哥,”宋青雲在旁邊看看姜大爺說道,“這買地券上到皇帝,下到黎民百姓,死後都有,要是什麼皇帝,大臣,知名人士的,還能有點科研價值,您這......只有您有用。”

 姜大爺微微嘆了一口氣,陳陽和宋青雲在旁邊勸說了一番,過了片刻,心情總算平復了下來,將面前另一隻盒子推到兩人面前,“看看這件,這件絕對不會是我們自己家的,而且幾年前曾經有人看過,說是好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