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生水起 作品

第783章 乾隆的手筆

 陳陽看著眼前的畫,緊緊皺著眉頭,自己絕對見過這幅畫,怎麼就想不起來了呢?首先,這絕不是趙孟頫的汀草文鴛圖,這一點從畫上這鴛鴦就能看出來,趙孟頫要是畫成這樣,那也就不是大家了;其次,這個胖胖的鴛鴦自己上一世應該見過,到底是誰的畫來的?

 這是拍賣品,帶鈐印

 在看畫上,沒有任何印章,只有一段題詞:飛潛胥各樂生生,汀草雙棲具逸情。波面鯉魚風欲起,漪紋寫照灩光晶。辛丑長至月中浣,偶仿孟頫此圖,即用丁酉題圖韻成什書之幀首,並附前作於左。漚窟興來偶寫生,全從隸法表神情。文鴛樂意相關處,隱寓其居是水晶。御筆。

 等等,御筆?

 陳陽好像想到了什麼,這時候祝語嫣在旁邊看了陳陽一眼,微微撇了一下嘴,“小師弟,你不是以撿漏字畫聞名的麼,咱們看不出來?我還以為你很厲害呢!”

 “乾隆真跡?”陳陽疑惑的看了一眼祝語嫣,小聲說了一句。

 祝語嫣聽完反倒是興奮了,睜大了眼睛,笑著看向陳陽,之後抬起自己的小手,輕輕往陳陽肩膀一搭,“可以呀小師弟,你怎麼看出來的?”

 陳陽嘿嘿笑了一下,“先說說這紙,我如果沒看錯,這可是梅花玉版箋,對吧!”

 祝語嫣笑著點點頭,梅花玉版箋始制於清康熙年間,紙為斗方式,原料為皮紙,經施粉、打蠟、砑光,再以泥金繪製碎冰紋、梅花紋於上的一種高級箋紙。紙的左下角印有“梅花玉版箋”的硃色小長方標記,待至乾隆年間,此紙的製作加工更加精良,有的成為宮廷專用紙,代表著當時製紙的最高工藝。

 左邊是趙孟頫《汀草文鴛圖》,右邊是乾隆臨摹

 說完紙之後,陳陽又指了指畫軸,紫檀木的畫軸,也是清宮的標配。一幅仿畫,用了這兩種好東西,再加上題詞最後,分明寫著御筆。

 梅花玉版箋 故宮藏

 種種跡象表明,這是一幅清代皇帝仿趙孟頫的汀草文鴛圖,清代皇帝中,唯有一人願意仿別人的畫,那就是乾隆。乾隆這個人吧,書法還算說的過去,但這畫實在不敢恭維,雖然他實力不濟,但卻非常願意臨摹,而且經常臨摹一些大家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