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生水起 作品

第958章 我只能幫你們到這了

 聽宋敏說完,陳陽大概猜出來了這是什麼物件,宋敏口中的這套編鐘,應該是晉侯蘇鍾。

 說起這套編鐘,它是我國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可謂是國寶之中的國寶。這套編鐘原有16件,卻分別存放在兩個博物館中。其中14件被滬上博物館收藏,另外兩件則被山西博物院收藏,有人不禁要問了,為什麼一套編鐘,會存放在兩地呢?

 晉候蘇鍾

 其實很簡單,根據陳陽的記憶,在1992年,時任滬上博物館館長的馮源先生收到港城朋友的一些照片,並附帶了一封信件。大意是他發現在某家古玩店中,正在出售一套編鐘,共有14件,因為確定不了真偽,想請馮館長鑑別一下。

 馮源先生是國內首屈一指的青銅器鑑定泰斗,看到照片之後,馮老覺得這些編鐘沒有問題,唯一存在一個致命的問題。那就是它的銘文有明顯的刻制痕跡,所以港城當地的文物界普遍不看好,認為這是一套贗品,所以它們的價格很低,還不到100萬港幣。

 按理來說,在商朝及西周時期,因為鐵器冶煉還沒有出現,銘文一般都是隨同器皿鑄造時就已經制作好了。這種方法一直沿用下來,即使是在鐵器已經廣泛應用的戰國時代,仍然保留。然而,在這套編鐘之上的銘文,卻明顯留有利器刻鑿的痕跡,不得不讓人懷疑。

 這個字是刻上的,之前發現的都是鑄造上的

 這套編鐘從它的形制、鏽色等方面都無懈可擊,唯一存疑點就是這銘文,但古玩界判斷判斷真品還是贗品,只要有一處不符就可以否定了。但是馮源先生認為,儘管文字存在可疑的地方,但是編鐘的器形、紋飾,以及銘文的字形結構、語法詞句等,都符合西周時期的特徵,所以力排眾議,認為這套編鐘就是真品,向國家申請撥款,挽救國寶。

 此事立即引起了軒然大波,很多人都不明白馮源的用意,甚至有了一些無端的猜想,就連京城一些青銅器專家都驚動了,包括著名青銅器專家王襄在內,得知此事之後,也曾經在聲討馮源先生,說他是隻浪費國家資源,中飽私囊。

 然而,馮源先生面對一切不和諧的聲音,卻堅持己見,最終迎回了這套編鐘。當編鐘進入滬上博物館之後,王襄更是親自登門,大放厥詞。然而,誰也不會想到,幾年之後馮源先生就為這套編鐘洗刷不白之冤,當時那100萬港幣,恐怕連最小的那個編鐘都買不到。

 這件事本來是發生1992年的,按照道理來說,這套編鐘現在已經在滬上博物館了,雖然不明白為什麼事情發生了改變,但是通過宋敏的表述,陳陽認定這就應該是那套晉侯蘇鍾。

 宋敏來的很快,第二天上午就到了江城,跟宋敏同來的,還有馮源老先生。當昨天宋敏說有人有辦法鑑定這套編鐘的時候,馮源老先生興奮不已,特別要求自己一同前來。

 當宋敏聽到陳陽讓自己去婦產醫院找他的時候,宋敏也愣住了,他媳婦這麼早就生了?不對呀,自己上次見過陳陽老婆,這日子不對呀!

 等到了婦產醫院,宋敏從陳陽的口中得知了事情的經過,在醫院的涼亭內,陳陽看著眼前編鐘的照片和拓片,更加確定了自己的猜測。跟著宋敏一同前來的馮源先生,看著陳陽的年紀,心裡有些擔心,這麼年輕能行麼?可當著宋敏的面,馮源也不好說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