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王大寶 作品

第89章 考試型選手

 萬成舉打開摺紙,念出聲:

 “第九名考生,俞淵問了四個問題,分別通譯詩經相鼠篇,易經觀卦篇,書經商書伊訓篇,和左傳之閔公元年篇。”

 劉異朝對面十二個男人喊:“被我分到譏諷大類的詩經篇中,再去掉《相鼠》,加上之前去掉的八篇,譏諷大類裡現在還剩幾篇了?”

 對面一個四十多歲的儒生,停下手裡的書寫動作,一板一眼回答:

 “還剩十篇,分別是《碩鼠》、《伐檀》、《巧言》、《鶉之奔奔》、《羔羊》、《載驅》、《南山》、《牆有茨》、《新臺》和《株林》。”

 劉異算算,以酒肆跟縣學的距離,估計要等倒數第三名開考時,自己就要開始往縣學走。

 到時候至少可以將詩經範圍鎖定在六篇之內。

 他也沒想到俞淵竟是個反骨仔,今年從詩三百里選的都是譏諷類的詩歌。

 還好我擅長分類,按各種方式將詩三百重新組合。

 “《易經》還剩五十五卦吧?”劉異問。

 對面一個鬍鬚花白老儒大聲稱“是”。

 《易經》劉異倒不擔心,他上輩子可以中醫大畢業的,學過這門課。

 “《書經》又是從‘訓’類裡面出題的?”

 對面又有一個老者答:“是,按小郎君的分類,《書經》前九題中有四題是訓,四題是謨,還有一題是誓。”

 劉異按書經所講內容,分了六大類:典、謨、訓、誥、誓、命

 其中謨是治國計劃,訓是大臣的態度,誓是起兵文告,誥是國君通告,典是立國原則,命是王命。

 劉異對萬成舉奸笑評價:“你們俞博士很務實啊!”

 萬成舉奇怪:“你如何知道俞博士為人?”

 “從出題上看,他只想讓考生回答日後為官的態度和治國方略,至於君王之道和立國之法,他認為不是臣子該考量,是以問都不問。”

 萬成舉不贊同:“不是還有一篇誓嗎,這又怎麼說?”

 “很快就知道了。”

 不一會,房內又進來一個青衫壯漢。

 他進門後叉手做禮:“小郎君,你託我打聽的事情已經問清楚了。”

 “那第三名考生是誰,背景如何?”

 “那人叫周不通,曾是縣學裡的學生,聽說頗有些才華,但為人恃才傲物,不肯遵守規矩,因為與師長起爭執而被縣學除名,所以才來考發解試。”

 萬成舉插話:“周不通我認識,算是同窗,他因打了歐陽博士才被除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