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王大寶 作品

第349章 上叉車

 沙陀曾是西突厥的一個別部。

 開元年間,沙陀受到吐蕃威脅,他們便整體歸附大唐,從此背靠大樹好乘涼。

 歸唐後沙陀被安置在河套地區,百年間被漢化了不少,但依然保持著全民皆兵的傳統。

 他們的士兵沒有固定的編制和軍籍,也沒有嚴格的軍紀和訓練,完全依靠部族的血緣和信仰來維繫團結和戰鬥力。他們有著強烈的榮譽感和忠誠感,對自己的首領和部族有著堅定的信任和服從,不輕易背叛和投降。

 草原各族中沙陀人以精於騎射、勇猛善戰著稱。

 所以當年掘羅勿借兵的時候首先就想到借沙陀兵,可以以一當十。

 此刻李國昌一聲令下後,沙陀士兵紛紛張弓搭箭。

 速度和突擊本就是沙陀人所長,他們還擅長一種特殊的射術。

 普通人練習的射法主要有三種,分別是分鬃射法、對蹬射法和抹秋射法。一些射術好手可能還會玩左右開弓,一弦多箭等。

 但沙陀人的特殊射術叫反身射擊,也叫馬尾射法。

 這種射法可以讓他們整體團隊在打配合時幾乎沒有死角,馬往前跑卻可以形成三百六十度全視野掃射範圍。

 另外他們射術還特別在續箭上。

 唐人都是將箭矢裝在箭囊裡一根一根取,沙陀人卻是左手同時並拿數支箭,右手射完後直接從左手拿箭。

 這種續箭法大大提高了效率,跟子彈連發一樣,根本不給敵人喘息時間。

 如今沙陀兵分成十縱列開始掃蕩式衝殺。

 馬很快,一走一過見旁邊有回鶻人冒頭直接開射。

 錯過了也不要要緊,後面的兄弟會替他補射。

 馬蹄聲過處,一排排回鶻人倒下,一群群人四散奔逃。

 劉異puA唐軍時曾說,這是一場單方面的殺戮,如今在沙陀人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

 他們連小孩子也不放過。

 身為草原人,沒有人比他們更懂得草場資源的寶貴。

 少一個潛在的競爭對手,他們的後代就可以多佔一塊草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