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王大寶 作品

第536章 神秘的大哥大

 有古代八卦娛記之稱的白居易,被後世來的真娛記針對昔日緋聞一通狂轟濫炸。

 劉異的問題包括但不限於:

 “你跟湘靈的故事是真的嗎?”

 “湘靈後來真的出家為尼了嗎?”

 “小道消息說你前後一共養過33名歌伎,平均年齡只有15歲。這些妙齡少女一旦年齡超過18歲就會被你賣出去,然後換上一批更年輕的,真的假的?”

 “你是在她們身上尋找湘靈的影子嗎?”

 “你家現在還剩多少歌伎?”

 ……

 年近耄耋、垂垂老矣,還剩一格電的大詩人,被問得老臉通紅,尷尬無比。

 牛僧孺點兵回來時,白居易如獲救星。

 “快把這臭小子帶走,否則老夫要再次中風了。”

 牛僧孺連夜點齊一千兵甲,拉著劉異直奔登封縣奔去。

 路上時劉異詢問一名叫呂放的兵馬使:

 “你們軍中可有一名叫張龍的校尉?”

 劉異從小便聽張鼠吹噓,說自家長兄在東都畿防禦使帳下做牙兵,後來升任牙將。

 可直到他和張鼠去西北投軍,也沒見張家老大回鄉探過親,這兵當得比王二寶還慘。

 劉異心中一直有個疑問,洛陽離鞏縣又不遠,張家老大為何從不回家呢?

 劉異知道尋人問牛僧孺沒用。

 東都畿防禦使這個職位隨著東都留守頻繁更替,牛僧孺不見得會知道。

 東都留守會更換,但帳下將領不會換,所以劉異直接詢問兵馬使。

 “張龍?”呂放想了片刻,搖搖頭否認:“我們帳中沒這個人。”

 劉異表情驚駭,不可置信。

 “你確定?他是太和元年投的軍,先做牙兵後來升到牙將,張龍至少在你們東都畿防禦使帳下待了十多年。”

 他將已知的張家老大信息詳細描述給呂放。

 呂放聽完後回道:

 “我在東都畿防禦使帳下待了近二十年,期間遇到過幾個叫張龍的人,但都不是來自鞏縣,年齡跟你說的也對不上,而且他們都早退役了,現在防禦使大帳中不僅沒有牙將叫張龍,連牙兵也沒有。”

 劉異內心掀起驚濤駭浪,人有點懵。

 各種千奇百怪的想法在他頭腦中縈繞。

 張鼠不可能騙他,張鼠認定自己長兄就在東都畿防禦軍中。

 那為何這個兵馬使說張龍不在呢?

 假如是張龍誆騙了弟弟們,不可能這麼多年沒被發現啊。

 劉異一時想不出個所以然了,這件事簡直太詭異了。

 他一路上反覆琢磨這個謎題,琢磨到天亮時,已經進入登封縣內。

 今天是登封縣的八百團結兵與少林僧人對峙的第四天了。

 第一天這些鄉兵要衝進少林寺大門時,兩名少林僧人抬出一塊長方座的石碑。

 碑高一丈,寬四尺。

 碑額上寫著七個大字:

 【太宗文皇帝御書】

 這是唐玄宗在開元十六年七月,派遣銀青光祿大夫、吏部尚書裴凗,撰文並書丹的唐武德四年李世民撰寫的小作文

 ——《告柏谷塢少林寺上座書》。

 內容是李世民派遣使者前來封賞少林寺時宣讀的嘉獎令。

 在亂世之際,佛門大寺僱傭武裝或培養僧兵並非少林寺一家獨有,但能夠在亂世站隊勤王的少林是獨一份,還為後世留下了十三棍僧救唐王的故事。

 大唐建國後,皇帝特批少林寺可以設置營盤,享有僧兵編制,並派人頒發過嘉獎令。

 兩名少林僧人抬出這塊當年的嘉獎石碑後,直接放倒堵在門前。

 任何人若想進門,只能從石碑上踩踏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