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向陽 作品

第17章 人生路上多苦難

 世人都知道,人生中有三大最悲哀的事。梁家誠的與世長辭,正迎合了這三件事,也由此對父母,對妻子,對孩子都有了不同地說法。或許事情只要發生了,也都走過了,被人看到了,也讓人體會了,所有地感覺也成了一份不需要文字說明的痛事。

 年節臨近,街坊鄰居都有這種心理感受,當他們看到梁博清和梁博文了,還是都忍不住不傷心。他們看著兄妹倆,並沒多說什麼,只是客氣地問候。問候過,他們又在心裡嘀咕:“小小的年紀,家裡就沒了頂樑柱,這娘三個往後的日子該怎麼過呢?”追思著走開了。梁博清和梁博文看到街坊鄰居沉默不語地離去了,也只是敏感地相互望望,認為他們各有想法,也只能繼續地各走各的路。梁博清和梁博文也開始不吭聲的走回家,而心裡卻與街坊鄰居同出一轍地生出些難過。

 整個村莊的人都準備著過春節,大家都拿著大掃帚從家裡一直地清掃到了門外,也都清理著門楣,為了張貼春聯做準備。每年的這個時候,梁博文按照老習慣把家裡清掃乾淨了,還會再清掃乾淨家外的整條街道。她只要看到家外的整段路都掃乾淨了,才會和街坊鄰居拖著還未說完的話的餘音,歸回各自的家裡。

 農村人過年過節不缺儀式感,即使忙忙碌碌地得好幾天,還是必不可少的遵守著傳統的過年習俗。當村裡村外開始響起“噼裡啪啦”的鞭炮聲,大年三十這天也到來了。

 每年的除夕這一天,鄭紅秀都會畢恭畢敬地準備祭品,因為中國有句俗話說“百善孝為先”,也一直有慎終追遠的傳統,因此在辭舊迎新的最後一天,祭祖還是農村人的頭等大事。所以,家家戶戶都得按照中國的習俗,去祖墳前祭奠亡靈。

 下午天色漸漸暗下來之前,梁博清拎起盛著祭祀物品的藤編的籃子,話音微揚的說:“媽媽,我上墳去了。博文,你去和媽媽包餃子吧!”由於不希望梁博文跟去,說著就往院落外面走。梁博文有些委屈地說:“哥,我還是沒出門的閨女,為什麼我不能去?”不理會他,跟在他的後邊,一路含淚的走向了淒冷的山野。

 去往山上的路上,他們遇到的街坊鄰居,也都是遵守祖輩的規矩,到山裡看望沉睡在地下的親人的。即使中國不斷地向文明進步的方向發展,可是勞動人民為了對美好的生活有的精神寄託,和追緬先輩生活足跡的腳步還是都緊跟著時代的更迭。而且,他們的思想基礎都根深蒂固的原因,也是恭謹地遵循著和牢記了先輩傳承下來的傳統道德文化。他們都懂得一個人來到世上,身上都流淌著沉睡在地下的,祖祖輩輩相連不斷地血脈,而且要代代相傳的去傳承祖輩的傳統美德。此時,梁博清與路上相熟幾人都不免有些感慨,為此心情還都多少有些沉重,即使路上遇到了彼此也只是點頭示意,或者匆匆地擦肩走過了。

 梁博文跟著梁博清來到墓地外,又走進了祖墳,來到了梁家誠的墳前。他們按照鄭紅秀的囑咐,得把一份份祭品擺放到墳前,並且在祭品前面點燃上一把香火。此時,梁家遠和梁博峻也已經來到了祖墳前,把祭祀的物品一一地擺在了他們的爺爺粱國棟的墳墓前。

 此時,遠山近處有祭祀結束的地方,已經有星星的火光燃了起來。梁博清和梁博峻知道只要香燃完了,把寄託哀思的黃錢糧紙燃燒了,再向先輩恭敬地叩三個響頭過後,就要放下一縷幽思離開了。

 梁博清幽幽地想著往年,每每此時他都是跟著梁家誠來這裡祭祖。那些情景記憶猶新,可如今已是如夢似幻地猶縈在他的眼前。他想到過去走近這裡的時候,即使在一年中分不同的節日會有多次,可是都如同一年走了過去的此時此刻,作為後輩的認為除了先輩在的時候可以守在跟前訴訴衷腸,到如今不可言訴的到了這裡了,也已經又有了一個可以敞開心扉去訴說的訴處。而離開的時候,他們也都祈求著新的一年,由先輩的亡靈可以護佑。還有些思念亡人的木呆神情,都讓梁博清深深地銘記在了心裡。他追憶著,手上的動作停了下來。直到他走出了思慮的情境,才拿起大把的香,用火柴點燃了。隨後,他按照長輩敬畏先輩的行完揖,再把點燃的香火插在了祭祀品前的泥土中。一切都按照長輩的做法做完了,他才拖起跪地跪得有些麻木和沉重地身體,轉身走向了田邊地頭。這時,他和梁博峻,聽梁家遠說著:“你小叔回來祭祖,也沒回家。他都是家裡的人,還守著那麼老的規矩,直接回城裡了。”靠近了灰枯石沿的跟前,站在了用石頭砌得一道墓地的沿邊上,瞭望著遠處有燈火和傳來鞭炮聲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