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秋葉 作品

第536章 秦風認為的士農工商以及針對方法

 因為他們掌控著大量的土地。他們土地上需要農民。而農人又依賴於土地,所以他們最容易被士族控制從而形成自己的王國。

 但是手工業者不同。手工業者不需要土地而是商人,商人能把他們製作的東西成批收購。商人遊走四方更不需要土地的束縛。這兩個人群氏族無法控制,所以就打壓他們的地位。

 尤其是商人。商人因為遊走四方,熟悉各地物價,依靠各地的差異賺錢,那都是快錢,聚集財富非常快,如果不加以遏制商人就會成為一個龐大的團體。直接威脅士族的地位。

 所以士族提出了一個悖論:如果大家都去經商,那麼誰去種地?

 因為商人太賺錢了。這本來就是一個悖論,其實就是仇富心裡。

 咱們打一個比方。如果大家都去經商,誰都不種地,土地就會荒蕪糧食。沒有了糧食那麼會出現什麼現象?

 毫無疑問,糧食的減少會讓糧食的價格直接飆升。還有人不去種地?”

 秦始皇捻著鬍鬚問道:“風兒,你是說商人可用。”

 秦風說道:“商人可用,士兵可用,農人可用,工人可用,但是都需要遏制。唯獨現在的士族沒有用。

 因為士族不會產生價值,反而在朝廷和農人、士兵、工人之間設置了一個屏障,讓朝廷的各個政令下達不到鄉,幾乎到縣一級就停止了。

 整個社會的穩定其實在農人和工人,士兵,農人給咱們提供了足夠的糧食,工人給他們提供了足夠的便利,士兵保護了國家的安全,他們的地位都需要提高。

 士族和商人的地位是有壓制。現在大秦已經壓制了商人,現在要做的就是壓制士族,提高農人和工人的利益。

 比如說農人種地種、放牧之類的做得好了也可以做官,工人的技藝高超了比如說那些大匠就可以為官。

 可以跳出這個行業比如說縣主、縣令郡守之類的,甚至入朝為官,這樣的話就可以遏制士族的發展。

 至於商人,咱們可以國家可以經商呀,經商是是必不可少的人們生活就需要買賣,農人需要售出糧食安全生活用品,工人需要售出生活用品換取糧食。這就需要橋樑,這個橋樑國家也可以擔任。

 還有就是咱們可以發展成國家行商也可以遏制個人行商。

 咱們增加商人的賦稅。增加那些氏族的賦稅,減少農人的賦稅,減少工人的賦稅這樣才會達到平衡。這也符合天地理論。

 所以無極生太極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這四象對國家來說就是士農工商。士兵、農人、工人、商人,他們必須平衡……”

 秦始皇聽的秦風在那裡絮絮叨叨的說話。而且還為商人說話,心中是憤怒的。

 如果秦風不是自己最疼愛的帝婿他早已經發怒了。但是聽著聽著秦始皇感覺這似乎……好像……有那麼一點道理。

 最後秦風用一句話進行總結,總結為存在的就是合理的。作為各個階層來說可能是相互傷害的。作為皇家來說其實都是好事。只是在於怎麼利用而已。

 怎麼利用才是皇家需要考慮的問題。

 秦始皇想了想,認為這件事一時半會解決不了,可以放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