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月嵐湖 作品

第47章 相互試探

 最後為了宗門的穩定,不得已他和李慶源談好條件,讓自己的兒子風無崖任隔代掌門,並且李姓之人任長老團成員的不得超過總人數的半數。

 李姓這邊是答應了,也當著所有人的面宣佈風無崖是隔代掌門,正所謂縣官不如現管,李慶源當上掌門後就把自己的李氏族人提到主要職位,忠祖派當然是極力反對,要不是當時羽化門已經衰落,多次被其他宗門藉機排擠,損失了不少產業,讓他們慢慢清醒起來,這內部勢力之間的鬥爭不一定還要持續到多久。

 即便是這樣,雙方也是水火不容,一般李姓宗族派發言,忠祖派都不吱聲,但只要是被忠祖派抓住宗族派的把柄,那就是往死了打擊,每次不出點血都不帶消停的。

 就像這次本來宗族派以為以此次機會讓宗門上一個臺階,好好穩固一下自己這邊人的根基,結果沒想到先派出一個傻x,又派出個廢物,最後派出的三人組更是帶來一個讓人絕望的消息。

 關鍵是這三次派的都是他李姓宗族的人,前兩次忠祖派可是沒出任何反對聲音的,這第三次還還不得來個老賬新賬一起算?

 想想李慶源都頭大。為了能拖一陣是一陣,他才說出只要對策不要牢騷和風涼話。

 其實他也能明白,這賬早晚得算,但如果能把損失降到最低,那也能打個圓場不是?

 他也是真無奈,當初自己想的挺好,以為當了掌門可以把羽化門培養成自己的宗族勢力,怎奈自己的族人平均情商水平太拉跨,能得以重用的沒幾個。

 現在最重要的就是對策,其他的說什麼都晚了,羽化門所有高層也都能明白,因此忠祖派的長老們也沒再提誰的過錯之類的話,這也算是頭一次羽化門空前的團結。

 一個劉姓長老對著李慶源躬身一拜道:“掌門,如今之計那也只能是利益最大化了,之前的想法只能說過想的於簡單,當前對方勢大,甚至我們還不清楚底細,但想來也不是我宗門可以力抗之勢,而如果說把這個消息賣出去又得不到什麼實質性的好處還得罪了對方,得不償失啊。

 而我們的優勢只是知道礦裡有一顆核心礦石及一整礦的下品金精,因此依我之拙見,還是談吧,也可能也是最後一步了,別的方面我們也沒什麼可以再出的底牌了,談妥之後我們有了股分,雖然吃點虧,但也有好處,那就是將來被其他勢力盯上,也算有人頂在我們前面。

 我們只出工不出力便可以了。所分得的利益是少了,但貴在細水常流,從總體收益上來說,還是利大於弊的。”

 眾人一陣沉默,其實在坐之人都是人精,哪個不是活了幾十上百年的老怪物?劉姓長老所說的他們都明白,但這個口誰先出就是個學問了,如果李姓宗族人先說,那麼李慶源那些話等於自打臉面:都失力三次了,第四次還用你們宗族的辦法?那就別怪忠祖派徹底撕開臉面,說些難聽的了,彈劾他都有可能。

 而如果是忠祖派提出來,那可操作的餘地就多了,事成了自然是被忠祖派扳回一局,而且在資源分配及話語權上也有了權重,但對於李氏宗族派來說也可以藉機分裂忠祖派的團結。

 比如在資源分配時對方是六個人,那就給他們七個,讓他們產生隔閡,借時拉攏過來幾人,李慶源算是看出來了,自己這邊的人整體水平還真不如對方,要不是他們佔據要職,他在宗門的話語權早就不管用了。

 對於忠祖派自然也想的明白,只要是能借機打擊宗族派的根基,減少他們在長老會里的權重,那就是正確的事,至於說將來的分配問題,現在連影都沒有呢,想那麼遠幹什麼?將來的事到時候再說。

 於是他們就礦廠的佔比問題進行了討論,最後他們一致覺得,至少得是三到四成,太少了沒意思,多了對方也不可能幹。

 為了防止遲則生變,開完會李智源,李成玄外加一位王姓長老一起飛去鐵礦屯,明天上午就要把事情定下來,否則如果再出點其他問題,李慶源可以引咎辭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