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一等獎

 宋盞正在滬交所辦理著開戶手續,而魯迅中學內,新概念作文的評委們卻在緊鑼密鼓地審閱試卷。

 總計收上來複賽試卷共203份,其中A組78份(高二、高三組),B組70份(高一及初中組),C組55份(30歲以下非中學組)。

 經過三輪裁定,最終確認一等獎53人,包括A組20人,B組18人,C組15人。

 二等獎120人,包括A組47人,B組40人,C組33人。

 每一輪的裁定都是60分鐘,共計15名評審老師,每人平均審閱14張卷子,基本上每個評審老師的閱卷時間不超過5分鐘。

 三輪裁定分差不超過10分,則取平均分,超過10分,則進入特殊審查階段。

 差不多弄到下午4點,三輪裁定才算結束,莫文揚教授看得頭暈眼花,他感覺自己運氣不太好,怎麼也看不到當初監考的那張讓自己震驚的試卷。

 “老餘,有沒有喜歡的文章啊?”莫文揚對自己的文壇摯友餘非虛問道。

 餘非虛是隔壁京城師範大學的教授,也是國內知名作家,兩人都對彼此的文學成就非常認可。

 當然,主要是對脾氣。

 “我發現這一屆的孩子,文筆和文學素養都很不錯,有一個孩子引用了t·s·艾略特的詩歌,給我驚到了,我都沒讀過呀。”餘非虛將手裡的試卷遞給莫文揚。

 莫文揚看了後微微點頭道:“確實,這篇文章的文學素養在這批試卷裡屬於很高的那一小撮,而且文風很荒誕,和老蘇有點像。”

 旁邊閱卷閱得正迷糊的蘇稚被一下子點了名,左右看看:“剛才誰叫我?”

 莫文揚笑道:“你看我說你什麼好,人家是請你來看文章的,不是來睡覺的。”

 蘇稚氣道:“還不是你昨天晚上拉著我打牌,我這人覺多,你們看看這人,多壞!”

 蘇稚嘴上這麼說,也接過文章看了一眼:“確實寫得不錯,象徵用得很新穎,但我覺得更像是老格。”

 坐在蘇稚旁邊的清華教授格園向後一仰,臉一崩,不高興了:“我就只會象徵麼?”

 蘇稚,莫文揚和餘非虛都看過來。

 “確實,別的也不會。”

 格園只維持了5秒鐘就突然笑起來。

 “哈哈哈。”

 大家也跟著笑起來,氣氛緩和了不少。

 這時萌芽雜誌的工作人員跑過來,問道:“幾位老師,審卷是否已經結束?我們準備統計名單了。”

 莫文揚點點頭:“基本完成了,我們再過一遍就交給你。”

 十五位評審老師將手頭的一二等獎,以及未獲獎的作品分開集中到一起。

 其中一位老師主動說道:“我分別將一等獎和二等獎作品題目和作者名字念一遍,各位老師看一下,沒問題就定了。”

 “一等獎:A組《奧運與我》張師源,《誰念五千年》劉談,《百年一夢》楊同續……”

 “……以上是一等獎。”

 老師唸完之後,看了評委們的表情,只發現莫文揚教授表情錯愕,問道:“莫教授,您有什麼問題麼?”

 莫文揚想了想說:“接著唸吧。”

 “好。二等獎:A組《人生長路》趙劍文,《從海南到京城》譚海洋,《八月盛夏》孫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