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宋盞的回答

 評委們遠比上一個項目表現得更有熱情,第一個問題是團委的老師問的:“宋盞同學,我全程仔細聽完了你的介紹,看得出你對這個項目前景非常看好,而且計劃也很腳踏實地。”

 “但我有一個問題,你這個項目具體的創新點是什麼呢?如果說是引入互聯網,現在大家都在搞互聯網,你的優勢又是什麼?”

 宋盞接過話筒回答:“老師的問題非常好,我們的創新點確實是互聯網,但我這裡對創新點的定義是互聯網+。為什麼是互聯網+?”

 “因為目前市面上有很多互聯網信息整合平臺,但他們都很難用,比如xx網上也有兼職信息,但是大家的兼職消息還是會通過群裡獲得,我認為根本原因是這些互聯網產品,沒有深入到產品的應用場景來。”

 “互聯網是賦能產品,而不是脫離於產品需求之上的空中樓閣。就拿我們現在做的兼職平臺舉例,只是一個兼職信息發佈,很容易實現,但是大家用它卻會面臨很多現實困難。比如,信息是否真實?學生安全怎麼保證?如何降低信息篩選門檻?如何徹底解決用戶痛點?”

 宋盞把一個兼職輔導的場景拆碎了說,使得評委們都更加了解他們正在打算做的事情,也更加明白,項目和項目之間,並不是一句都用互聯網作為創新點就能一概而論的。

 一個好的創始人和領導者,一個產品與另一個產品的微小差異,都會影響整個項目的成敗和發展走向。

 “……不知道我的回答,老師是否滿意?”宋盞說完後問道。

 評委老師點點頭,又有人接過第二個話筒,問道:“宋盞同學,我是我們就業指導中心的,想問一下,你的整個項目,聽上去很成熟,完全可以作為爭取校外投資項目,那又為什麼走校企合作這一條路呢?又或者說,學校又能為整個項目做什麼呢?”

 宋盞回答道:“感謝老師的提問,您謬讚了,這個項目還很不成熟,之所以看上去能做起來,多虧了學校的前期幫助。”

 “我堅持走校企合作,一是因為這個項目的出發點就是惠及學生的,而學校是學生的庇護所和生活基地,與學校合作,更能夠全方位地觸達到學生需求的每個角落。”

 “二是學校是學生信息的第一手獲取地,能夠更加快速地迭代更新產品,只有產品根植於用戶

群體,滿足用戶的根本需求,才能持續走下去。”

 “三是學校作為創業環境,很多基礎設施是成熟的,比如機房,比如場地,比如優秀的老師,我想這些指導是我們到社會上花多少資源都求不來的,尤其是早期這個項目裡的大學生兼職老師,能做起來依靠得就是冰工大優秀的學子群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