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安置百姓

  說話間,劉封騎著馬已經回來了。

  夏侯淵問道:“忠嗣公子,體察民情有何收穫?”

  劉封跳下馬,旁邊有軍校遞來擦手的溼布,劉封一邊擦手一邊走過去:“原本此地種麥和稷,山中可獵兔、鹿、雉,豬,農民都從山泉引水灌溉,本來都是不錯的良田,黃巾之亂之前,這裡百姓生活富足,可現在都荒廢了,不過再重新開墾之後,仍可作為良田。另外,我順便射了三頭野豬,一隻野鹿和兩隻野雞,可分與將官們烹煮熬湯。”

  一聽這話,曹彰停止咀嚼,吃到嘴裡的肉忽然間又不香了。

  夏侯淵點點頭,問道:“依公子所見,可支撐一萬三千百姓在此落戶?”

  劉封點點頭:“這裡原本就是萬戶之城,被匈奴幾番劫掠之後,所剩無幾。現在住戶不過二百戶。若將城中空室改造與難民住,想必夠用。只是剛開始這一年,需得從長安調來一些糧食週轉,兩三年後,我相信這裡會重新恢復繁榮。”

  夏侯淵點點頭,覺得劉封不僅武藝高強,處理民事也是一把好手。

  孫乾心中大喜,我家公子看多了民間疾苦,終於不再做甩手掌櫃了,我也省心了。

  夏侯淵轉頭想看看曹彰對此有什麼看法:“三公子如何看此地光景?”

  曹彰想了想:“破爛地方,沒什麼好看的。要說這後山嘛,有點鳥獸,可做獵場,給父親打獵倒是不錯。”

  說著,將手中啃剩的骨頭用力一拋,拋入草叢中,幾隻藏匿的野鳥驚叫著飛出。

  “忠嗣公子,你又如何感觸?”

  劉封看著斷壁殘垣,破敗民居,便吟出一首杜甫的詩: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夏侯淵不禁稱讚:“公子好才情。”

  此時五言詩雖不像唐宋那麼流行,但文人才子已有傳誦,眼前的蔡文姬就是漢末著名的五言詩名家,曹丕曹植也都是五言詩的高手。

  蔡文姬默默唸了兩遍,只覺得這隨口吟出的一首詩,藝術水平之高,足勝自己寫過的所有詩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