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界橋大敗

 二人倆到亭中坐下,幾名軍士擺上桌案然後拿出兩壇酒和一些肉乾。魏武和趙雲隨即舉起酒碗道:“幹!” 

 二人相互對飲,彼此交流武藝上的經驗,稱兄道弟好不痛快。 

 酒過三巡後,魏武開口笑道:“子龍兄,你有所不知,這天下唯有一人能與我打成平手。哦不,是唯有二人,那就是你和呂布。世人雖然只知呂布名冠天下,卻不知道子龍之勇武遠勝於匹夫呂布。” 

 趙雲聽聞不由一愣隨即行禮道:“雲飛兄謬讚,將軍之威名可謂威震幽翼二州,漳水一戰,將軍兵馬絲毫沒傷,卻能斬殺十萬反賊,建如此蓋世之功。子龍敬佩不已!” 

 魏武聽聞隨即問道:“子龍兄有這般武藝,為何要投靠公孫瓚?投靠伯安公或者在下不是更好嗎?” 

 趙雲想了想答道:“雲飛兄,天下大亂,不知道誰是明主,百姓有倒懸之危,我們常山人經過商議討論,決定要追隨能夠實施仁政的地方。所以在下被常山相孫瑾,孫無咎大人推舉才率領本郡義從吏兵投奔了公孫將軍。” 

 魏武聽聞眉頭一皺:孫瑾?他不是劉虞的舊臣嗎?怎麼給公孫瓚舉薦人才?這傢伙腦子怎麼想的? 

 魏武接著問道:“子龍兄,在下不解。這公孫瓚縱容部將劫掠百姓,伯安公上任前他把幽州弄得民不聊生!既然要追隨能夠實施仁政的地方,為何子龍還要投奔其下?” 

 趙雲聽聞眼神有些猶豫,思索片刻後,他抱拳答道:“魏將軍,在下其實是想投奔伯安公麾下,雖然在下出身常山國豪族世家,但深知伯安公之仁義,任人唯賢。恐不被重用,故在下想先建立軍功,再去投靠!故請孫大人將我舉薦給公孫將軍。” 

 魏武聽聞不由哈哈大笑道:“子龍兄多慮了,伯安公乃當世之明主,定然知人善用,人盡其才。子龍兄如去投靠何來不被重用之說?” 

 趙雲答道:“魏將軍,在下有一句話不知當講不當講?” 

 魏武笑道:“子龍兄但說無妨。” 

 趙雲行禮道:“魏將軍勇武蓋世,膽識過人,《道德經》中有一言曰:‘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人之道則反,損不足以奉有餘。’正因有將軍輔佐伯安公,故而在下如果直接前去投奔定然不被重用,即使被重用也恐怕會功歸將軍。” 

 魏武一聽不由一愣:這不由讓他想起自己在酸棗城和曹操的對話,當時曹操以為斬殺反賊張牛角,火燒繹幕大破張純五萬叛軍這兩件事都是劉虞所為,和自己毫無關係。自己被主公重用,如果趙雲投靠劉虞,不知其能力,定然讓其協助我。 

 很有可能出現他之能,淪為我之功的情況。但趙雲如此才能之人怎麼可能讓其被公孫瓚所用?不行!必須想辦法讓其過來! 

 魏武想到此處微微笑道:“子龍兄,無非就是擔憂自己才能被我掩蓋,這樣!我親自寫信將你推薦給伯安公!伯安公見是我的推薦定然能讓你大有作為!” 

 趙雲聽聞感激不已,但又面露難色道:“但魏將軍,在下是公孫將軍的部將,如果背叛公孫將軍恐被天下人認為是不忠之行。” 

 魏武笑道:“哈哈哈,子龍多慮了。伯安公貴為州牧,公孫瓚乃是幽州的太守,皆為漢臣何來不忠之說。伯安公一封信定然能將你歸其麾下,這公孫瓚必定無法拒絕!” 

 趙雲起身行禮道:“多謝魏將軍!在下即刻將軍糧運往公孫將軍處!然後靜候伯安公之調遣!”魏武點頭道:“子龍兄速速將軍糧送去!免得公孫瓚不放將軍出來!” 

 趙雲行禮道:“諾!”隨即快步轉身離去,帶領運糧隊伍火速前往公孫瓚的大營。 

 魏武看著趙雲離開的背影,心中激動不已:好啊!終於把趙雲弄過來了!有趙子龍在伯安公定然能勢力大增!何懼公孫瓚擁兵自重!對了!我給趕快寫信給劉虞免得夜長夢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