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感人的房價

  上只角:蘇州河以南,黃浦、靜安、長寧。

  下只角:蘇州河以北,普陀、閘北。

  舊公共租界中區:外灘、南京東路、人民廣場。

  舊公共租界西區:老靜安、普陀區東南。

  舊公共租界北區:蘇河灣以北。

  舊公共租界東區:北外灘、東外灘。

  舊法租界:西黃浦、南靜安、北徐匯、北盧灣、東長寧。

  於是形成了一條地段鄙視鏈:

  舊法>華界;舊中>舊西>舊東>舊北;上只角>下只角,同為上只角要爭一爭誰更上;同為下只角,還鄙視誰更下,鄙鄙視視,無窮盡也。

  滬上最推崇的還是法租界,“梧桐落葉、鬧中取靜”的小資情懷。這也是為何舊法租界能夠站在鄙視鏈頂端。

  坊間,虹口南區的居民自詡“中只角”,住不起上只角,但離上只角比較近,和下只角劃清界限。

  地段的購買力,貧富差距,加深了地段的鄙視鏈,具體的表象體現在了樓市中,房價的高低,最具有說服力。

  浦西樓市的定價邏輯是複雜的,不瞭解滬上歷史的人很難理解。

  從房價梯隊上來看,舊法租界>其他區域,蘇河以南>蘇河以北,內環>中環>外環,除去西南方向無視環線。

  至於學區房需要單獨考慮,教育的額外加成屬性,學區房房價=地段價格+學票價格。

  如果說浦西的定價原理是地段鄙視鏈造成,由本地購買力決定,那麼浦東呢,這套邏輯還適用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