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乾了這碗雞湯

  其中最大頭支出,是5個月的煤炭錢。

  學校不管飯,也不賣飯。

  所以學生是需要自帶飯盒、大米和玉米碴,在學校裡的灶房裡蒸飯來吃的。

  一個月煤炭柴禾錢就是9角,本來這個學期只能上4個多月的學,但學校是按照5個整月來計算的。

  所以光這一筆炭火錢、水費,就得4塊5毛錢。

  除此之外,第二大的開銷就是工友們的“補貼費”了。

  學校有看大門的、負責維修桌椅板凳的、油印試卷教材的工友。

  這些學校臨時聘用的人員,無法進入“計劃”之中。

  所以他們那份一個月13,4塊錢的工資,也得大家想辦法來均攤。

  一個學期,就要花掉11塊錢多雜七雜八的錢,這還沒有包括學生們的伙食費、菜錢,買各種文具、本子橡皮錢...

  開銷這麼大,難怪不少貧困家庭,無力供養家裡的孩子上學...

  等到羅旋又從自己兜裡,掏出一張大團結遞給趙老師之後。

  一直坐在旁邊,緊張地看著羅旋的袁老師臉上,這才露出了一抹如釋重負的神情...

  既然羅旋能夠足額交夠各種費用。

  那袁老師也就不會擔心,自己的班上又流失一位學生了!

  雖然說,以前羅旋在學校裡面表現非常的普通,毫無出色之處。

  但在袁老師的心裡,還是巴不得所有的學生們,都能夠完完整整的唸完六年級。

  到時候,

  所有的學生們,也好拿到一張紅彤彤的【高小畢業證】。

  只不過,生產隊裡的社員子弟,即便有了文化,也改變不了他只能回家去修地球的命運。

  這個時期,生產隊裡的年輕社員要想脫離農村,無非就是兩個途徑:參軍、招工。

  這兩樣途徑,普通人削尖了腦袋,也別想指望能鑽進去。

  其的難度之大,懂的人自然懂。

  羅旋之所以沒有選擇輟學在家、安安心心的搞生產,主要還是衝著那一本本的畢業證去的。

  這些文憑,對提升自己的文化素養來說。

  沒什麼鳥用。

  但它是自己獲取參軍、或者是招工進城的必須品、是進入更廣闊世界的敲門磚。

  至於自己以後,到底會不會去參軍、會不會招工進城,那是另外一回事兒。

  先把最起碼的資格,給弄到手再說。

  等到交完費,羅旋拿著收據,便轉身到袁老師面前開始領書、領本子。

  這個時期的課程非常的簡單,一共就兩門,【語文】和【數學】。

  還有一門副課:【思想與品德】,但這一門課的成績,是不計入總分數里面的。

  袁老師一邊把書本,一一發放給羅旋,嘴裡一邊囑咐道:“羅旋,你家的條件,我也知道一些。所以啊,你要努力學習,提高自己的文化知識,爭取早日改變自己的命運。”

  羅旋一邊把書本裝進自己的舊書包,心裡面一邊在和袁老師唱反調:改變命運?改變個屁的命運!

  從自己一出生之時,基本上就註定好了結局,都被安排得明明白白的。

  真正能夠走出去的人,百不存一。

  袁老師囑咐了羅旋幾句,看見羅旋的臉色清淡如水。

  他只以為羅旋是因為家裡遭遇了變故,心情抑鬱,所以袁老師又開口勸解道:“人最寶貴的就是生命,生命對於每個人來說只有一次。”筷書閣

  羅旋接過話題:“人的一生應該這樣度過,回首往事,他不會因為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會因為碌碌無為而羞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