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2章 九曲黃河燈陣

  “好,額一定要好好活著,好好看著咱們莊子,怎麼一天比一天變得更好!”

  黃老漢老淚縱橫:“這日子,有盼頭了!咱這心裡呀,舒坦。”

  汪春花放下禮物,柔聲安慰:“放心吧!不用等到出正月,您會看到咱們莊子,是怎麼發生翻天覆地的巨大變化的。

  說不定再過上二年,你還能娶上一門‘羞子’也有可能哩!”

  黃老漢其實並不老,他今年才45歲。

  只不過塞北的日子苦寒,這邊的人普遍顯老。

  無情的歲月利刃,在他那一張45歲的臉上,生生刻劃出了65歲的蒼老模樣而已。

  像黃老漢這種年齡,若是擱在南方的話,正是身體力壯、年富力強的時期;

  正是生活的經驗積累和人脈關係,達到嶄新高度的時候。….40歲出頭的中年男人,正是大展拳腳,創造人生價值的巔峰時刻。

  但是在貧瘠、苦寒的塞北,像黃老漢這樣、提前進入老年期的人,真還不在少數。

  “好好好,額看著。”

  黃老漢連連拭淚,“娶羞子,額是不敢指望了。只希望咱們莊子裡的鄉親們,過得越來越好。

  額只希望,神神保佑羅旋人家那幾位知青,以後能夠做大官!做掌管一州一府那種大大的官!”

  塞北人淳樸,他們的願望也很簡單。

  就像這個黃老漢一樣,他就希望那位能給他帶來九大碗吃、逢年過節能多給他分點肉的知青羅旋,以後能當大官。

  這樣就能讓更多的人,都過上好日子。

  或許不少人以為,上山下鄉的知青們,是去接受貧下中農的教育。

  那麼這些知青到了農村以後,就會加起尾巴、老老實實的虛心向老農民學習農耕知識...

  其實並不是這樣的。

  尤其是在早期,知青的地位很高。

  這些從城裡來的知識青年,他們有文化、有見識。出口必是指示、閉口必定是時下最流行的歌名語言。

  時不時的,知青們還會來兩句農民伯伯們聽不懂的,那種不明覺厲的時髦詞兒。

  在這種情況下,

  可想而知:知青們怎麼可能會靜下心來、老老實實的去學習播種、漚肥,養雞養豬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