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6章 老家變化好大

  而是人家確實是有眼光:前面一次性投入的資金雖說比較多,可是到了後面就省心,又還節約費用。

  大家夥兒漸漸的也明白了一個道理:苟大戶雖然壕,但人家真還不是傻子。

  還別說大貨車了,就是採砂場那8臺進口拖拉機。

  人家的發動機就沒有墊片,就這照樣還不漏機油,一旦發動起來,冒出來的煙都是青煙。

  而別的採砂場的拖拉機,一跑起來就像黃風怪出來作妖,那股濃濃的黑煙,隔著十里之外都能看得見。

  等到發動機出了點問題,維修師傅打開一看,好傢伙!

  發動機的接縫處,墊片那是左一層,右一層,就這,機油照樣跟不要錢似的,滴滴答答的往下落...

  (七八十年代的時候,洛拖、川拖的產品就是這樣子,發動機部件精度存在嚴重的問題,無論加多少層墊片,都解決不了發動機機油總是跑、滴、漏,這個頑症。

  而且這些廠全是國營廠,他們缺乏改進生產工藝的外部壓力,和內在動力。

  別忘了這個時期,完全處於市場經濟1.0階段:只要有產品就不愁銷路,這是生產廠家挑顧客,而客戶需要買拖拉機的話,還得提前打申請報告。

  在這種情況下,生產廠家哪有什麼動力,去改進生產工藝和基礎材料的改進?

  搞這些東西多累呀,投入大筆的資金,短期內還見不到任何效益。

  尤其是基礎材料科學,這是一項相當耗費人力物力的學科,而且隨時還有慘遭失敗的巨大風險。

  搞成了沒功勞,搞失敗了。誰提議做這個項目的人,他個人前途還會受到嚴重影響...綜上所述,所

  以這些國營廠是扶不起來的。

  這和愛鍋不愛鍋沒關係。

  誰樂意花了大價錢買一個產品回來,然後三天五頭的出毛病?本來,企業購買拖拉機是為了提高工作效率、給單位增加效益的的。而不是買回來伺候它、還得把它當個祖宗供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