匂宮出夢 作品

41,誓約

  而她的臉上,已經洋溢著笑容,看上去猶如盛放的玫瑰一樣,整個人都神采飛揚。

  “那我們什麼時候過去?”她問。

  “現在還不行,但是我想應該很快就可以了。我這次來羅馬,就是為了和教會當中某些位高權重的高層人士打通關係,如果一切順利的話,我可以買通他們,然後到時候他們自然會行個方便,讓我秘密見到我的祖母。”艾格隆回答。

  到了這時候,他覺得也沒什麼必要再隱瞞特蕾莎了,所以說得非常痛快。

  “買通高層……”特蕾莎陷入了思索。

  以她對殿下的瞭解,既然他說了是高層,那一定是非常了不得的人物;而且能夠決定羅馬王見到自己祖母的人,按常理來說肯定也是羅馬城中的大人物。

  這樣的大人物,胃口肯定也不小,所以重金買通這樣的大人物,真的只是為了見祖母一面嗎?

  “您買通教會,還有別的什麼打算嗎?”一想到這裡,特蕾莎脫口而問。

  問出來之後,她立刻就有些後悔,目前兩個人還剛剛重逢,她貿然就問這種機密事項,實在讓殿下尷尬。

  “啊,我只是隨口問一下而已,您不用在意……”

  “沒什麼,特蕾莎,”艾格隆微笑著搖了搖頭,“事到如今我還是告訴你為好——我打算藉助教會在天主教世界的權威,來宣揚我的名聲,為此我將會花一大筆代價去收買教會的高層,還要花更大的一筆錢去組建一支志願軍,參加解放希臘的事業。如果我成功了,那我就是從萬惡的奧斯曼人手裡奪回了希臘,整個基督教世界都將會為我歡呼,而那時候教會將成為我的鼓吹手,我將擁有我夢寐以求的名譽和威望。”

  “呀!”特蕾莎尖叫了起來。

  這叫聲當中,帶有抑制不住的驚喜和興奮。

  “您要完成拜倫未竟的事業嗎?殿下,這太好了!”

  不愧是個喜歡文學的少女,艾格隆說起自己計劃的時候,特蕾莎居然第一時間想到了那位英國大詩人拜倫。

  這位著名的詩人,青年時代在旅行當中來到了希臘,親眼見證了當地居民被暴虐的土耳其人統治的慘狀,於是在後來他積極投身到了希臘解放運動當中。

  因為他詩人的身份,不明就裡的人可能會以為他只是個只會嘴花花的文人墨客,只是來希臘走馬觀花,像旅遊一樣客串一個解放者;但在實際上,拜倫所做的工作比大多數人想象的還要多。

  他注重實踐,致力於獨立軍的組織建設,統一軍隊指揮,整頓部隊紀律,僱傭了外國軍官來訓練這些招募的士兵,主持軍械的修配和存儲工作。

  因為希臘地小民貧,他捐獻自己的財產自費支付其軍餉,他到處籌措戰費,購置軍火和各種軍需品,不求任何報酬。

  為了擴大希臘獨立運動的影響力,他還利用自己的知名身份,到處宣傳希臘所受到的壓迫,希望激起基督教世界國家的集體憤怒,他寫出了《哀希臘》、《希臘獨立戰歌》等等作品。

  總之,在希臘的獨立戰爭當中,他是集理想主義和現實主義於一身的人物,一個人負責了籌資、宣傳和組建軍隊等等工作,他付出的努力和心血讓他成為了希臘解放聯盟的領導者之一。

  而就是這些繁雜的工作,最終吞噬掉了詩人本來就孱弱的身體——他因為操勞過度而病倒,然後又因為淋雨而病重,直至死去。

  1824年4月19日,拜倫病逝在希臘,但他臨死之前並沒有為自己而哀嘆,而是在為希臘並未解放而惋惜。他說:“不幸的人們!不幸的希臘!為了她,我付出了我的時間、我的財產、我的健康;現在,又加上了我的生命。此外我還能做什麼呢?”

  這並不是詩人的浮誇,他確實是做了他所說的一切。

  因此他也得到了整個希臘的敬重,在他死後,希臘獨立政府宣佈為拜倫舉行國葬,全國哀悼三天,在舉行殯儀時,獨立軍的士兵們列隊肅立於街頭,對牧師跟著靈柩高唱讚歌,靈柩上放著寶劍和盔甲,還有一頂桂冠,以此來表達對拜倫的崇敬。

  6月29日,他的靈柩被運回到了英國。

  而拜倫的事業也隨之戛然而止,西方各個大國出於各自的利益盤算,暫時沒有同意幫助希臘獨立的事業,詩人轟動性的死亡雖然一時間成為了歐洲社交界當中的大新聞,但最終一切還是歸於沉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