匂宮出夢 作品

120,折中與挾恩

  “我們可以提議讓比利時獨立後成為一個永久中立國,不參與到任何列強的紛爭當中,就像是瑞士那樣。”亞歷山大回答。

  “不,僅僅那樣還不夠……我們需要增加一個朋友,這個朋友不必成為我的跟班,但是必須在政治和經濟上對我保持友好態度,這不光可以平息民眾的怨氣,對我們的未來也非常重要。”

  在英國發生工業革命之後,先進技術和生產力開始向東擴散,而作為英國對外最近的兩個鄰國,法國和比利時幾乎在同時成為了第一批被工業革命輸出的國家,比利時雖然是個小國,但是在之後經濟蓬勃發展,成為了發達的經濟體,大量對外輸出工程師和商人,如果能夠和這個未來將會高速發展的小國緊密合作的話,對艾格隆來說自然也大有好處。

  況且,這樣也可以有理由對國民交代。

  對艾格隆的想法,亞歷山大自然也非常理解,於是他開動腦筋,為自己的弟弟出謀劃策。

  在歐洲的傳統上,解決類似問題的辦法也是現成的。

  “要不我們提出一個條件,國王人選由英國人選定,王后人選由法國來決定。”片刻之後,他想出了一個主意,“您從您的家族當中挑出一位年輕的女孩子與未來的比利時國王結婚,這樣豈不是兩全其美了嗎?”

  艾格隆當然知道,因為在歷史上就是這樣解決的——英國人最後挑選了薩克森-科堡-哥達家族的利奧波德一世擔任了比利時國王,而作為交換條件,奧爾良公爵(那時候已經成為了路易-菲利普一世國王)的女兒成為了王后。

  按理說來,奧爾良家族作為王室分支是必須信仰天主教的,而薩克森-科堡-哥達家族是德意志的新教王公,兩個體系內的王公貴族是極少通婚的,但是為了利益,也就沒人在乎這些了。

  雖然奧爾良公爵現在已經垮臺,註定不能登上王位,但從歷史的“後例”來看,艾格隆完全可以依樣畫葫蘆,以類似的思路來解決問題。

  不過,這個解決辦法當中,也有一個微小的障礙。

  “亞歷山大,那你認為我的家族當中應該挑誰比較合適呢?”

  “這個嘛……”亞歷山大頓時恍然大悟,然後又面露難色。

  也對,如今的波拿巴家族當中似乎並沒有合適的對象,艾格隆自己是沒有親姐妹的,只能從堂姐妹當中找,但是問題是,他的大伯約瑟夫有兩個女兒,都已經分別嫁給了家族內的堂兄弟們;三叔呂西安-波拿巴的兒女眾多,但要麼年紀大都已經出嫁,要麼年紀太小;而四叔路易沒有女兒,五叔熱羅姆倒是有一個女兒瑪蒂爾德,但她是1820年才出生的,此時才10歲!就算各國王室普遍早婚,但是拿10歲的孩子當聯姻對象也屬實不太合適了。

  所以選來選去,居然想不出什麼合適的對象來。

  亞歷山大皺著眉頭苦思冥想,突然靈光一閃。

  “陛下,您的義兄歐仁-德-博阿爾內親王有待嫁的女兒,似乎相當合適。”

  這個提議倒是引起了艾格隆的興趣。

  歐仁親王和拿破崙皇帝雖然沒有真正的血緣關係,但是他們情同父子,親王兢兢業業地追隨義父,一直都沒有背叛他,而且親王的妹妹奧棠絲王后也是艾格隆的嬸嬸,和他的感情也非常好,也算是親如一家了。

  他又回想起了自己當初前往巴伐利亞,並且和妻子一起去拜訪歐仁親王的遺霜奧古斯特公主的情景,那時候公主非常親切地接見了他,把他當做了親人對待,並且還給他講述了義兄歐仁在臨死前唸叨自己的往事。

  如果自己家族的成員沒有合適的對象的話,考慮義兄的女兒似乎也是可行的。

  而且,就門第上來說,未來的比利時國王,也絕對不會拒絕這樣一個結婚對象——歐仁已經有兩個女兒都已經分別嫁給了瑞典國王和葡萄牙的皇帝,在門第上絕對也是王族大家庭的一員。

  很明顯,如果自己促成了這樁婚事的話,那麼原本就對自己非常友好的義兄一家,必定會更加感激自己,在她們的幫助下,維持一個和比利時睦領友好、經濟合作的關係自然也順理成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