匂宮出夢 作品

139,榮譽的頂點

  於是路易十四在1670年下令修建榮軍院,施工三年後即1674年,第一批的士兵就入住其中。為了讓軍人們在退役之後仍舊不忘信仰的美德,他在院內還特意建設了教堂。

  不過,隨著歷史長河的演變,榮軍院的作用則在慢慢發生變化,在太陽王設計建造榮軍院的時候,這裡還是巴黎之外的鄉村,但是隨著巴黎人口一步步增長,“巴黎”這座城市也在發育生長,到了現在,榮軍院已經成為了巴黎城市的一部分,再把傷殘老兵放在這裡已經不太合適了,於是這裡不再用作撫養退伍老兵和傷殘軍人們,轉而變成了法國軍事力量的圖騰和象徵。

  為了炫耀武功,榮軍院的教堂中陳列著從法軍繳獲的敵軍軍旗,這些軍旗在大革命前一直根據傳統懸掛在巴黎聖母院穹頂上。而在大革命之後,未遭損毀的本國軍旗於1793年收入榮軍院。後者從此被賦予保存法國軍旗及繳獲軍旗的重任。

  在拿破崙帝國時代,隨著法軍一次次的偉大勝利,榮軍院當中陳列的各國軍旗可謂是汗牛充棟,當走入教堂時,甚至會彷彿來到了旗幟的博物館當中。

  可惜好景不長,拿破崙皇帝的帝國很快迎來了命運的毀滅。。

  1814年,在巴黎第一次陷落於反法聯軍之手以前,榮軍院的管理者為了不讓自己這裡陳列的軍旗落入敵軍之手轉而成為敵人的戰利品,於是在院內大量焚燒軍旗,總計燒燬了大約1500面旗幟。

  帝國的“赫赫武功”,也彷彿在這樣一場大火當中付之一炬了,一切都猶如一場夢一樣了無痕跡。

  不過,命運的變幻雖然反覆無常,但是有些東西終究是火焰也無法焚燒乾淨的。

  在短短十幾年之後,被燒成一片白地的廢墟上,又重新生長出了一顆稚嫩的樹苗。

  雖然它目前還極為孱弱,在寒風當中搖搖欲墜,但是又有誰敢說它不能成為一顆參天大樹呢?

  艾格隆站在了榮軍院的教堂之中,而旁邊則是一大群穿著制服的軍官們。

  作為陸軍現在的第一人,蘇爾特元帥理所當然地站在了最前列。

  不過元帥倒是也知趣,他明白雖然羅馬王名義上還沒有任何官方職位,但是用不了多久他就能夠走上巔峰,成為整個軍隊名正言順的最高統帥,他不能、也不敢在這個時候搶這個少年人的風頭。

  此時所有人都寂然無聲,彷彿每個人都在這種莊嚴的氣氛當中壓得喘不過氣來。

  雖然他們地位有差別,雖然有些人醉心於個人的權位,有些人只想著奢靡的享受,但是此刻,他們都明白,他們同屬於這個集體的一份子,彼此分享著同樣的榮譽和恥辱。

  所有的視線都交匯到了少年人的身上,等待著他的發言。

  而艾格隆也以緩慢的語速,打斷了教堂裡的沉寂。

  “今天,我們來到了一座特殊的教堂,它不屬於教會,而屬於軍隊,它也不僅僅是一座教堂,而是我國軍人的榮譽殿堂。不用我說,你們也應該記得,這裡曾經陳列過多少榮譽的象徵,那是歷代軍人們用自己的血換來的。

  很遺憾,因為一些不幸的事件,我們不得不讓那些軍旗付之一炬,我們曾經的榮譽也隨之磨損了不少,但我們不會為曾經一時的跌落而一蹶不振,我們就在這裡,告訴上帝,告訴整個民族,我們還在這裡!還可以繼續為國捐軀!

  在戰場上,時常會有撤退,所以一時的失利並不重要,那隻會讓我們更加明白榮譽的珍貴!重要的是,我們對榮譽的渴望並沒有改變,我們純潔的袍澤之情沒有改變,我們對國家的熱愛更加永遠不會改變!只要有這些,我們偉大的民族會為我們一次次地武裝起大軍,洗乾淨軍旗上的汙垢,忘卻悲傷和痛苦,再度讓我們踏上追逐榮譽的征程!”

  說到這裡,艾格隆又滿懷感情地看著教堂上的聖像,而後又繼續開口了。

  “我們這裡缺席了一個人,一個曾經帶領著這支軍隊走向了榮譽最巔峰的人,他將這支軍隊的威名散播到了歐洲的每一個角落,一次次的勝利,讓所有人都明白我們是如何強大。雖然由於命運的撥弄,他不得不暫時離開了我們,但是他不應該缺席於這個榮譽之地,他的歸宿不能是異域他鄉,而只能是這裡!對,他應該被安葬於榮軍院當中,享有整個國家、整個軍隊對他的頂禮膜拜,因為他就是法國榮譽的化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