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白杜五郎 作品

第359章 去留


                 蒼山上立了許多個墳塋,埋葬著在徵南詔一戰中死去的士卒。

  沙場戰亡的只是少數,因傷病、水土不服而死的,戰後一統計,竟是有兩萬餘人。

  看到這些犧牲,薛白才真切感受到祖宗們櫛風沐雨開闢疆土的不易。故而他每天都會花些時間在這一大片墳地前站一會。

  有時鄭回也會過來,除了向薛白打探他家小的情況,另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便是南詔往後的治理與開化,對此,鄭回每次都會說很多,語氣中透著憂慮。

  “閣羅鳳之叛雖平,可大唐治理雲南的根本問題可還沒解決啊。”

  “沒關係的。”薛白對此反而很看得開,道:“慢慢來,我保證雲南早晚會歸化的。”

  “薛郎力主讓王節帥遠征,對此就沒有想法嗎?”

  “與其擔心遙遠之事。”薛白道:“你可知你收養異牟尋之事被人檢舉了?”

  鄭回臉色一變,驚疑不定,道:“真的?若朝廷知曉了此事,為何毫無動靜?”

  “也許是想利用此事對付政敵吧?”薛白也不確定,隨口說了猜測。

  他的姚州司馬一職就是通過右相府調動的,自然知道軍中有不少李林甫的人。只需要收買驛馬,就能悄悄查看雲南與長安的文書來往,故而看到了崔光遠寫信給李岫,密報了鄭回有可能暗中收養閣羅鳳的孫子。

  至於崔光遠是何時與李岫搭上線的?薛白猜想,該是離開長安前,他帶崔光遠到右相府,在他見李林甫時,李岫正好有個與崔光遠長談的機會。

  李岫那人,做實事缺乏魄力、優柔寡斷,但眼光不錯,接人待物還是有一手的。

  此事右相府到現在還引而不發,想必與鄭回曾向楊國忠買官有關。當然,薛白對此並不關心,異牟尋既不是他的兒子,他也不想多管閒事。

  “薛郎,我之所以收養牟異尋,除了私心,更多的還是考慮到治理雲南離不開蒙氏……”

  鄭回解釋了許多道理,忽鄭重向薛白一揖,道:“我可以死,但想拜託薛郎,萬不可再因朝堂黨爭,而再壞西南大計。”

  薛白道:“你只拜託我這一件事?那伱的家人呢?”

  鄭回一愣,面露羞愧,低頭道:“家小,也請薛郎照拂。”

  薛白問道:“我又要照拂你家小,又要勸朝廷繼續扶持蒙氏治理雲南。你把這些都拜託於我,然後你安心去死?”

  鄭回原本大義凜然,自覺死而無愧,被這般一問,不知如何回答。

  兩人說著話,從蒼山上望去,見北面有塵煙揚起。

  “該是段儉魏投降了。”薛白喃喃道。

  “會殺了他嗎?”鄭回問道,“我聽軍中說,高仙芝招降了小勃律國諸酋之後,就都殺了。”

  “王天運告訴你的?”

  “不是。”鄭回道,“是聽一些西域商旅說的,據說西域那邊高仙芝的名聲很壞。”

  薛白道:“你是在拐彎抹角地替段儉魏說話。”

  鄭回也不否認,道:“相比於六詔諸蠻、滇東爨人,段家與中原一脈相承,是一支可以用來使雲南歸化的勢力,除掉太可惜了。”

  “我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