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河故宋 作品

第51章 戰和(1)


  垂拱殿內,年輕的皇帝神情憔悴,不安地走來走去。

  這偏殿原本是大宋官家與臣僚議事的地方,取“垂拱而治”之意。

  韓愈、王安石、歐陽修等等名臣幾乎都坐在這裡同當年的大宋官家論道古今,被傳為佳話。卻未曾想,有一日這裡坐進來的會是一位渾身浴血,甲冑在身的文臣!

  他的面前舉兵三萬勤王救駕的張叔夜幾乎是被年輕的皇帝強行按在了座上,他滿身甲冑上的鮮血都還沒有洗去,在垂拱殿中隱隱散發著血腥味道。

  這皇帝自然是如今被宮內和臣僚們稱作少帝的趙恆了。一年之前,金兵南侵,太上南巡。這位少帝堪稱臨危受命,而且表現也沒叫他們這些做臣子的失望。

  他也曾金甲按劍登城巡視,在李綱等主戰派的率領之下硬是撐到种師道等人援軍趕到,將那據說擊滅了大遼的完顏宗望給硬生生地頂了回去。

  一時間文臣士大夫交口稱讚,都覺得這位少帝有明君之像,是太祖太宗一樣的人物!

  然而誰又能料到一年之後金軍再度南下?

  這時候,大宋已經在河西路遭遇了一系列慘痛的失敗。

  折可求、姚古兵敗;种師中、王稟身死;种師道病逝。就連李綱這樣的名臣也在政爭之中失敗,被罷相外放。

  放眼望去,偌大一個大宋,將門幾乎被一掃而空,除了一個文臣出身的張叔夜領兵勤王,龐大的帝國竟無一合之將!

  作為太上的長子,這位少帝繼承了他父親絕大部分特點。他同樣的丰神俊朗、同樣的精通詩畫,可也同樣的急躁、並且好大喜功!所以,聽聞北城動搖,急切間這位少帝第一個想到的便是將張叔夜這個特別能打的勤王之將頂上去。而聽聞北城失陷,他便立刻決定將這位將軍直接宣回皇城來,衛護自己安危。

  他當然不止宣了這樣一位戰將回來,劉延慶、姚友仲、王宗濋,這城裡一時間他能想到的將軍全都派去了傳騎,可是最終來到御前的卻只有張叔夜一人。

  “張相公……這城外戰事究竟如何?你們不都給我保證過固若金湯麼?如何守了四十日,卻讓金人忽然打進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