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河故宋 作品

第355章 元夕(3)


  “手段和目的?顧相公,那你的手段可是高明得緊!”李綱想了想,看著帳中原本熱絡的氣氛被自己這麼一鬧變得有些僵硬他也不在乎,索性從顧淵手裡搶過那半杯殘酒,一飲而盡:“我問你,你將那些投效你的書生全部安插到各軍、各指揮、甚至各都去,想做什麼?咱們大宋百年,老夫還沒有見過這樣任用讀書人的!那些可都是身上有功名的年輕才子啊!你捨得將他們推向那成千上萬吞噬人命的戰場?他們之中也許就有下一個韓退之、下一個柳子厚、下一個寇平仲亦或者下一個王介甫!”

  而顧淵看他這一副急切模樣,也是耐著性子解釋道:“李相公……亂世已至,金甌殘缺,這天下也不再是傳統讀書人所熟知的那個天下。

  我讓他們去見識這戰場、讓他們與那些平時你們正眼瞧不上的廝殺漢們終日廝混一處,是因這些年輕的讀書人還沒有被大宋官僚系統裡那麼多陳腐的條條框框框住!是因為這些年輕的讀書人胸中的血還是熱的,還願意為家國天下流淌!

  他們這些年輕人,跟在我身邊,有的經歷過青州城下那一場血戰,有的經歷過京東路那場恥辱的撤退,就算是最後加入的江南學子,至少也在泗州城下,見識了咱們堂皇之陣迫退金軍的戰役,李相公,我想他們這些讀書人,當是有懵懂的家國意識,知何為胡漢、何為華夏,我想讓他們將自己所思所想帶到我麾下各軍、各指揮、各都中去,讓他們一個人去影響十個人、十個人影響一百個人,讓我們的甲士知道自己該是為家國而戰,為民族而戰,而不是為某位將主而戰……”

  這些話,他之前也和虞允文討論過,那位年輕書生自是一點就透,並且不遺餘力地助他招攬人才,甚至還在臨安辦了一個小型的講武堂,打算經過三個月的速成教育,將這些有拳拳報國學子們攬入麾下,改造原有脫胎於西軍與河北軍的軍官體系,搭建他顧淵自己的軍官團體。

  當然,這些人的出身,也沒有李綱說得那麼誇張,其實只有幾位是正經的舉人、秀才出身,絕大多數不過是落地書生、或者乾脆只是在私塾裡念過幾年書的學子。他們之中有的自然是值此山河破碎之際,為他顧節度這一身英雄氣感召,想要投軍報國;可也不乏有人寄希望於走他這位炙手可熱的權臣路子,看看能否給自己謀一條富貴路。

  虞允文一直以為,這是顧侯爺控制自家軍隊的一種方式,卻沒想到今天,他會當著麾下諸多軍將、當著李綱的面,將這一直秘不示人的動作暴露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