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河故宋 作品

第486章 星亂(6)


  建炎五年三月初三

  春風吹渡玉門關,順著千里戈壁,一路吹至塔爾巴哈台山腳下的葉密立城。這座難得的綠洲之地,意為“駱駝與羔羊”之城,流淌著鹽與鐵之地,而今已經臣服於耶律大石的兵鋒之下。

  只是那位流浪皇帝,如今坐在那簡陋的皇位上,環顧四面,只有孤獨與無力。

  ——天祚皇帝,身死國滅;末世雙壁,僅餘他一人。

  自燕京城破,一路北上,又在女真人追剿之下帶著族人西遷,不知歷經多少艱險!最狼狽時候不過只有兩百餘騎不離不棄追隨。可他卻還是在百般艱難中,五年生聚、五年教訓,會攏餘燼,得此兩萬精銳兒郎!於紛亂西域諸國,也算取得立錐之地。

  風中殘燭一般的大遼帝國,僅存的直系皇室如今怕是還在五國城中與同為難兄難弟的大宋官家作伴,耶律大石自然也順理成章,在那些追隨他的軍將臣僚簇擁之下稱帝。

  追隨他的十萬族人,也開始重拾當年草原遊牧之風,以這座物產豐富的大城為核心,休養生息!看樣子是已打算白手起家,誓要重新回返龍興地,再續大遼王業!

  只是此時,他的帝國、那些豐饒的草原馬場,那些百年積澱下來的名城財富,還有原本應當依附於其下的僕從部族,已全然成為昔日幻夢。

  他們這些僥倖逃得一條性命的契丹殘部,雖然口口聲聲要重立大遼,卻也心裡清楚——自己終其一生,怕是已不可能重歸昔日繁華的南京道去了……

  料峭春日晚風中,這位孤獨帝王登臨葉密立城中最高的樓閣……這是一座充斥著大食教氣息的建築,擁有誇張的穹頂和潔白的石牆,與他所熟悉的大遼佛教寺廟香火截然不同。

  而俯瞰這座城市,目力所及,盡是充滿異國風情的滿城燈火。

  一念至此,饒是如今他已被尊為帝,卻還是忍不住感慨一聲:“佛院聽鍾三十年,換了人間……”

  沉默中,只聽身後有腳步聲響起,這位帝王按著佩刀,警覺回過身,卻見是他的當朝宰相蕭斡裡剌,不聲不響已站在身後。

  “陛下……”

  位殘遼重臣,自是聽到他一聲感嘆,可同為那個契丹帝國的末世餘燼,他也沒有任何言語可以慰藉這位孤獨的帝王,因而也只能在身後悵然而立,靜候著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