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河故宋 作品

第517章 前夜(8)


  建炎五年九月二十七永興軍路

  官道之上,雄渾壯闊的戰歌之聲響徹天地。御營左軍主力,正以各軍為單位,向著戰雲密佈的延安府分散開進。

  建炎軍改的結果在歷經了汴京決戰與兩年養精蓄銳之後終於開始在這個時空中展現出它的威力。

  這些七千至九千人的“軍”,每一支都盡力配屬了重甲戰兵、輕騎斥候、神臂弓手與充足的輔兵——如今已改製為工兵分隊。

  趨於完善的兵種搭配,讓每一軍都能夠獨立承擔更為複雜的戰鬥任務。而在江南與汴京兩個武備學堂源源不斷輸送的基層軍將支撐之下,這樣的軍隊,已在事實上擁有了近代軍隊的樣子。

  宋軍原本臃腫的指揮體系變得簡潔高效起來。

  各路軍隊分散,沿著不同路線分散進軍、做長距離的快速機動,直到接近預定目標之時方才匯聚一處。對於路過各處州縣來說,供給過路兵馬的後勤壓力比之從前大軍集結,無疑要小上許多……

  以至於當此番御營左軍的前鋒牛皋部在九月底抵近到延安府南三十里左近的時候,完顏婁室大軍還延安府地界北部的永平寨一帶,與戍守那裡的李彥仙糾纏不休;

  完顏兀朮的三萬援兵,則在更東邊的地方於曲端監視襲擾下渡過清澗河——這位宋軍面前的敗軍之將,此時已不復當年銳氣,只是一位收束著手中兵馬,只在確保後路安穩的前提之下方才會向前進兵!

  直到偵騎斥候在西軍戰線之後,遙遙望見越來越多不常見的軍將旗號,作為金軍主帥的完顏婁室方才將信將疑地意識到,顧淵所部主力精銳的機動速度已經大大超出了他的預計與經驗!

  以此而論,他此前與完顏吳乞買所定,在延安府圍點打援的軍略也須得重新考量!

  “兀朮那個廢物究竟到了哪裡?派兩個騎軍猛安往西去延川城接應一下!宋軍來得太快,誰知道會不會再忽然冒出一支騎軍來將他吃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