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河故宋 作品

第625.5章 番外 東方世界軍事史(9)


                 建炎六年八月初三(1133年),三個半時辰之中,宋、金雙方在涿水南北方圓百里範圍內,投入了總計超過百萬的人力、畜力,進行了帝國命運的決戰。其中,僅戰兵總數就達到了驚人的二十七萬,堪稱古典軍事時代動員規模最為宏大的戰役之一。

  這場戰事,無論從戰略還是戰術層面,宋軍都是攻勢一方,甚至可以說,宋軍是以一場從春季開始、持續時間超過六個月的攻擊作戰,幾乎耗盡了金軍的戰略儲備與動員能力。當然,同時被消耗乾淨的還有金軍統軍之將們的戰略定力……

  完顏宗弼、完顏拔離速這一對末世名將,再加上完顏希尹這位重新披甲上陣的國相,這已是此時日薄西山的大金所能夠執掌方面的全部帥臣,在這個帝國最後時日中,他們也像英雄一樣聚攏一切的力量,在涿水構築了巨大的營盤防線,想要將戰事拖到冬天、進而拖到下一年去……

  只是他們沒有料到,宋軍毫不猶豫地發起會戰,甚至可以說,宋軍參謀本部制定的軍略就是以殲滅這大金最後的戰略集團為最終目的。

  在宋軍赤潮一樣的攻勢面前,那道防線,就好像是洪流前的堤壩,當有限的老兵傷亡殆盡之後,便被席捲得支離破碎了……

  拋開帝國碰撞之下,那些英雄名將們的最終結局不談,這一戰其實依然具有著濃重的古典軍事色彩。擔任作戰主力的是此時主宰東亞戰場的重甲步軍,兩軍圍繞著涿水北岸大片營盤欄柵區進行了慘烈的攻防作戰,但因為此戰之中,雙方同樣成規模地投入了火藥武器、因而也被視作是近代軍事的序幕之戰!

  對於戰事具體進程和雙方的戰術得失,前篇已有詳述,這裡筆者不再贅述。

  在此,只想重點討論一下,紙面實力上並沒有佔據絕對優勢的宋軍,是如何在一場空前複雜的攻堅作戰中掃平完顏宗弼等女真名將精心構築的涿水防線,並且僅僅只用了三個半時辰(大約7小時)的時間便將金帝國最後的可戰之軍擊潰且最終達成殲滅的。

  只要是對宋史稍有了解的人都會發現,靖康宋軍與建炎宋軍根本就是兩支完全不同的軍隊。顧淵用靖康年間的餘燼建設出的事實上是一支近代民族國家軍隊。

  是的,顧宋軍隊的第一個支點,毫無疑問是——民族主義。

  前文已經說過,無論是有意還是無意,顧淵在建炎元年開始進行的軍事改革,深切地重鑄了那支已經被募兵制摧毀的宋軍的基因,也將民族主義的濫觴代入到那支重生的軍隊和那個新生的帝國中去。與世界上其他列強由資本主義革命到民族國家覺醒不同,顧淵的帝國自最初起就奔向那個凝聚現代國家的精神圖騰而去。

  漢民族過往千年的文化認同是他的基礎、此前歷代皇帝積累的富庶過往、豐富市井文化生活帶來的夢華追憶與靖康年一朝山河破碎的強烈衝擊,給大宋精英階層與民間提供了堅強的精神紐帶。這種共情,無疑給顧淵推行他的家國敘事,帶來了極大的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