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碩莫薯 作品

第125章 難防暗箭

 原本打定主意置身事外的齊燁,終究還是憤怒了,終究還是回到了汙濁的渾水之中。 

 他可以退後,可以妥協,可以忍讓,可以接受,接受那些貪贓枉法害民之人逍遙法外。 

 因為這世道他改變不了,因為他也有在乎的人,因為他也愛惜性命。 

 可這不代表他允許因為自己的原因害死無辜之人! 

 如果他沒有大鬧工部,張巡就不會自爆。 

 張巡不自爆,就不會讓工部官員獲罪。 

 工部官員不獲罪,就不會讓許多匠人替他們承擔罪責。 

 這些匠人不是官員,他們連文吏都算不上。 

 文吏至少還按時按晌的領俸祿,穿著淺綠色的袍子,算是半個官。 

 那些匠人連個袍子都沒有,都是百姓,只不過是祖傳的手藝傳到這輩罷了,被朝廷徵用,名義上歸工部統轄,說白了還是民,無辜的“民”! 

 正如阿卓所說,這種情況很常見。 

 許多官員獲罪之後,第一反應就是讓“臨時工”頂鍋,比如工部匠人,比如其他衙署的文吏,出了事就和衙署沒關係,開除就得了唄,實在不行通報批評一下,罰酒三杯都用不上。 

 許多官員都是世家子,背後有世家撐腰,一旦獲罪,權衡利弊後就會尋找一些替罪羊。 

 威逼利誘,手段無所不用其極。 

 當文吏,當匠人,自然沒什麼背景,拖家帶口,如果不幫著上官頂鍋的話,遭罪的不止是自己,還會連累親族。 

 窮人,最大的財富是親情。 

 有錢人,最大的財富則是窮人。 

 窮人不從,有錢人有一百種辦法治他,治的服服帖帖的,因為他們會奪走窮人唯一的財富。 

 工部也是如此,只不過這次文吏不夠用了,只能讓匠人幫他們頂一些罪名從而減少罪責。 

 匠人是無辜的,都知道,可誰又在乎呢。 

 朝廷對文臣很寬容,贓款都退回來了,還想要人家怎樣,找替罪羊就找替罪羊吧,匠人都是糙人,沒讀四書五經,他們的命,不值錢的。 

 一邊是毫無根腳幹了一輩子粗活的匠人,一邊是飽讀四書五經出身世家的官員,可想而知吏部、刑部、大理寺的官員會不會深究了。 

 他們不會深究,因為習慣了。 

 不過有一人不習慣,那就是齊燁! 

 齊燁,可以習慣,習慣這些所謂的官員們官官相護。 

 但是他永遠不會習慣自己害了人後置身事外。 

 一路快馬疾馳,齊燁四人趕到了刑部大牢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