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碩莫薯 作品

第204章 文武雙全

 君子六藝,禮、樂、射、御、書、數,國子監作為官方唯一制定大學堂,教的都是四書五經,算學也會帶點,但是沒教過射箭和騎馬。 

 沒教也是正常,科考根本不考這玩意,實際上九數和樂也不考,之所以教,是因九數用來做官,處理政務用的,要不有些特殊的奏摺都看不明白,至於樂,屬於加分項,主要是加Buff的。 

 但是射箭和騎馬對國子監的監生來說是沒有任何意義的,因為用不到。 

 不過話分誰說,大家都知道這玩意沒用,對科考和當官沒用,可君子六藝是“周禮”上記載的,孔子作為儒學的創始人,將君子六藝這種教育理念上升到了關於“人格”的體現上,並且認為在某種程度上只有掌握這六種技藝的人才能稱得上是君子。 

 “老臣以為,應擇選德才兼備之人,入國子監,授射、御二藝,此二藝需精進,傳授初窺門徑便可,若是在諸臣中擇才,又無需耽誤衙署政務。” 

 老季道明瞭今日上朝的來意,一番話說完,不知多少文臣武將的雙眼亮了起來。 

 要知道能在國子監教書的先生們,各個都是大儒名士,雖然在朝廷登記造冊上記錄的品級很低,卻清貴無比,比之言官還要不知清貴了多少倍。 

 本朝現在這一代不說,就說下一代,下下代,要有多少朝臣出自國子監,而這些被國子監教授的臣子們,見了這些國子監先生都得稱一聲“師”。 

 古代就是如此,天、地、君、親、師,師,僅次於爹孃。 

 爹孃,你可以頂嘴,叛逆期嘛,誰都有,好治,七匹狼蘸碘伏,邊打邊消毒,專治各種叛逆期。 

 可要是和教授學問的“先生”頂嘴,那就不是七匹狼了,用Ak47掃射都不為過,可以不喜歡先生,可以心裡罵,但是,必須尊敬,無比的尊敬。 

 打個比方,未來小二康驍登基了,坐上龍椅第一件事,下令將所有言官砍了,他可以解釋,說他剛登基,見見紅給大家樂呵樂呵,可要是他大庭廣眾下罵了一句季伯昌,那這新君的名聲算是徹底臭了,一輩子都洗不乾淨那種。 

 也正是因為“師”的份量如此之重,國子監的先生們品級才低,除了教書外,不授予其他官職。 

 那麼試想一下,如果朝廷中哪個在位的大臣“兼職”成了國子監的先生,幾年後,十幾年後,朝堂上不知多少臣子會稱他一聲“先生”,先生有難,這些臣子於情於理都得站出來幫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