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落皇朝 作品

第四十六章 一把土

 恰巧黃河漕運又需要附近的渡口,原本的魏家集整個村子便投了濟州府,以減免稅賦的形式,成了現在的魏家寨。

 這些就是李鄂等人進了魏家寨後,村中魏太公的介紹。

 魏家集的人故土難離,除了稅賦之外,還有一個原因就是,魏家集在真宗朝的時候,出了一員可跟楊家將媲美的人物。

 右驍衛大將軍、虢州都監、康州團練使魏能。

 魏能少年離鄉從軍,雖說沒能成一魏家將門,但他率軍對抗契丹的時候,魏能也順路照顧了一下鄉里,在村中傳了軍中武藝。

 能出一個大將軍,對魏家集的村民而言,這裡就是他們的福地,別的村子都遷走了,魏家集的人們,還要為另一個大將軍守望故土。

 雖說黃河年年發水,但底層小民自有生存之道。

 投了漕運,魏家寨上下不僅可以免除稅賦,還有一定量的補貼。

 只要不是大水漫灌,魏家寨周邊的荒地,每年的產出還算是極為富足。

 沒了稅賦纏身,魏家集近些年的日子算是過的不錯。

 進了寨子,問過魏太公,如李鄂說的差不多,漕船並沒有如約抵達,究竟何時到來,魏家寨上下也說不清楚。

 因為投了漕運,魏家寨村中也建了倉庫房舍,住人是一點問題也沒有的。

 只是臨近年關,魏太公也說了村中的窘迫之處,糧食雖有,但肉食不多。

 村中養的幾頭豬,還要作為年豬養著的,只能提供給李鄂等人村酒、鹹菜跟糧食。

 對此李鄂也不以為意,沒有肉食,殺頭驢也就有了。

 帶著驢上路,李鄂想的就是作為食材,馱運行李、物品,有人有扁擔也就夠了。

 落下宿頭後,李鄂安排曹正殺驢燉肉,本想用驢肉換魏家寨的糧酒,但魏太公卻強忍著拒絕了,只要了五貫錢做糧酒費用。

 從曹正燉煮驢肉的陶鍋,也能看出魏家寨的窘迫之處,所謂日子過的不錯,也只不過能吃上飯而已。

 如今雖說有了鐵鍋,但鐵鍋可不便宜,跟銅差不多,鐵也可以鑄錢,一口鑄鐵鍋,幾十斤重,也不是一般家庭能買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