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雨攬輕風 作品

第313章 準備脫離三鋼集團

 “這個公約組織畢竟屬於西方的。”

 話不用說得太明白,大家都懂。

 “雖然這樣的操作也有漏洞,但只要不是真撕破臉,一般也不會去想辦法竊取技術。”

 姜辰道:“周老,有事你直接說就成。”

 頓了頓,周新建道:“剛剛說你來得正好,因為我也正好有事要找你。”

 現在姜辰搞了轉爐鍊鋼的方法來,大放異彩,工業部便準備加快實驗基地的建造日程。

 “周老,不知道工業部對於這個實驗基地,是怎麼定位的?”

 姜辰道:“好,回去之後我就去看看,然後讓萬里做出一個大致的圖示出來。”

 姜辰道:“儘量推動吧,技術難以保密,靠專利許可費賺點外匯也是好的。”

 現在的實驗基地,就是未來的科研中心。

 有很多高新技術,都會從這裡出來。

 至於這個中心能夠走到哪一步,最終能有多大的規模,就要看上面的安排和姜辰本身的努力。

 只是按照現在的趨勢發展下去,脫離三鋼集團是早晚的事情。

 三鋼集團的職能範圍,已經逐漸開始限制實驗室的研究工作展開了。

 三鋼集團原本是一家鋼鐵加工企業,稍微延伸一下展開機械製造,倒也說得過去。

 但合金鋼的研發、轉爐鍊鋼法的研發,實際上都不是三鋼集團的本職工作。

 在搞這些研究的時候,技術支持是呂月華,之前的清北教授,現在的實驗室技術員。

 實操的工人,則全部是從石景山鍊鋼廠借調而來的。

 可以這麼說,三鋼集團除了提供一些工作的便利和後勤支援之外,起不到太多的作用。

 這樣的模式,在短時間之內倒也是可以克服和解決。

 但從長久來說,肯定是不科學的。

 姜辰不能每進行一個研究,都要想辦法到對應廠家去找人。

 一是比較麻煩,會影響別人的工作,也會影響自己的研究進度。

 其次,不是每一次都能找到呂月華、蘇昌明這樣優秀的人才,萬一找到不合適的人,對於研究又是一個巨大的影響。

 最後,好些研究工作都是持續性的,週期很長,更需要穩定的人員。

 所以,成立一個大的實驗基地是第一步,他自身還得要有造血能力,能夠源源不斷的培養出更多科研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