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雨攬輕風 作品

第360章 現場觀摩,五一獻禮

 不過他工作能力還是有的,短短時間就發現了這種模式的優勢。

 便準備研究一下,看看能不能把這種模式鋪開,推廣到全廠。

 但很快就被告知,這種模式更適合製造型的企業,不適合軋鋼車間。

 三鋼車間,是生產製造三鋼機床的車間,所以才適合這種模式。

 然後他逐漸發現,廠裡到處都是姜辰的影子。

 任何技術和新生產工藝的下達,需要通過培訓部。

 培訓部屬於姜辰的工程處。

 廠裡工人使用的生產手法,是姜辰研製的。

 安全生產規範和高度統一的生產精度,也是出自姜辰的手筆。

 廠裡生產效率最高的一個車間,主要員工都是姜辰親自培訓的那幫孩子。

 廠裡用於援助孤兒院的專項基金,也是姜辰提出的方案,李光復負責實現和管理。

 到處都是姜辰。

 嚴錦城有些頭大。

 這混不吝的愣頭青,怎麼在廠裡影響力這麼大。

 這段時間,姜辰倒也沒有挑事。

 沒事都在實驗室裡,指導大家的研發工作。

 同時也在關注實驗基地的建設情況。

 那邊有雷叔親自坐鎮,質量方便自然不用擔心。

 就是工作量大,還需要一些時日。

 偶爾沒事的時候,也去地裡幫幫忙。

 別說,上官青書夫妻兩還真喜歡上了這田園生活,做事比張翠和張華軍還要積極。

 每日一早,就在院裡觀望,等張翠出門。

 有時候地裡沒事,或者張翠有其他事情,他們兩就滿臉失望的回家。

 由於對於農活還不夠熟練,沒有張翠張華軍在場,他們倒也不敢自己到地裡勞動,免得弄巧成拙。

 四月底的樣子,工業部終於傳來了好消息,轉爐鍊鋼推廣專項小組組建工作已經完成,將正式開始推廣工作。

 組長叫羅雲洋,是一個資深老幹部,主要負責協調和推進。

 姜辰是副組長,主要負責技術支持。

 上官婉兒、蘇昌明、呂月華等參與過之前轉爐鍊鋼實驗的人員,都在小組之內。

 同時,石景山鍊鋼廠也做好了準備,申請使用修建好的轉爐,在五一節進行第一爐轉爐鍊鋼生產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