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筒夫子本尊 作品

第六百五十六章 軍費富礦


此時的黑龍江行省,經過一年的拓荒,已經在三十六屯、雙城子和綏芬河等地開墾出三萬頃耕地,建立起國營農場五處。這對移民人口才五萬多人的行省來說,是個了不起的成績。

當然,這也是得益於大農業的理念和大量機械的運用,否則,光憑這點人,別說打仗和搞基建了,就是全都去掄鎬頭刨地,也種不了這麼多地。

於得水估計,這三萬頃地,秋後能打主糧十五到二十萬噸。

什麼概念?這是人均三四噸糧食的收成啊。二十萬噸四百萬斤糧食,可以養活八十萬人。

所以,別看黑龍江行省剛開創的時候,窮的揭不開鍋。但一年收成就可以三五年吃飽飯了。

皇帝英明啊!黑龍江這地方土也太肥了!

看著綠的發黑的莊稼,於得水不止一次感嘆陳長生的深謀遠慮。

當然,這些糧打出來,不可能都自己用,吃不完,根本吃不完。就算驢馬都吃糧食,也足足夠。於得水準備將一部分糧食運往東瀛郡,畢竟東瀛郡也歸黑龍江行省管。

再拿出一部分,運回大涼本土去,去換更多的工業品,然後擴大再生產。

於得水的遠期目標是建二十到三十個國營大農場,每個農場怎麼也要開一兩萬頃地。也就是他要在任期內,在黑龍江為大涼開出五十萬頃好地來。

當然,農業是一方面,工礦企業他也得管。

在海參崴,已經開始有了比較成熟的工商業。

大涼的商人嗅覺很敏銳。他們看到了黑龍江行省豐富的自然資源和大開發大移民的風向,所以撘乘大涼運輸船來到海參崴,開商號,開作坊,開旅館飯店,開鐵匠鋪子,開醫館。

海參崴現在已經有了幾十家店鋪,從大涼來此地經商或者做匠人的人數近千人。

這些人和東瀛郡移民不同,東瀛移民來這裡,是兩手空空,窮得只一身衣褲,而這些人是揣著銀錢,帶著機械和夥計來的,那是黑龍江行省的稅收來源啊。

所以,姜士信死活都不願意離開海參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