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三章 鳴冤

    不過姜元柏二人也不在意,本就不是一母同胞的親兄弟。

    見姜元柏來了,姜老夫人道:“老大,你都知道了。”

    “娘,”姜元柏道:“兒子慚愧,是兒子沒有教好姜梨。”

    姜老夫人嘆了口氣,她其實覺得姜梨是個挺聰明的人。自打姜梨從青城山回到姜家後,她將姜梨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看在眼裡,只覺得姜梨可能是這個府裡小輩中,最聰明、看的最透徹的一個。但她對姜梨也說不上很喜歡,不為什麼,也許是因為姜梨總是帶著一種溫和的疏離。

    就像姜梨看她,雖然尊敬,但並不親熱一樣。

    這個最聰明的小輩,如今卻在這種大事上犯糊塗。姜老夫人道:“我並不想責怪她,畢竟她是我孫女。但是老大,二丫頭總是忘記一件事,她是我們姜家的女兒,做事之前,首先要考慮的是姜家會不會受影響。如今她做的這件事,鬧得滿城風雨,不說姜家,你和老二如何自處?同僚會怎麼看你們,皇上會怎麼想?還有幼瑤,她和周家的親事已經壞了,總歸還得嫁人。二丫頭這麼一鬧,幼瑤的親事也會受影響,她這是……這是做的什麼事呀!”姜老夫人連連搖頭。

    季淑然聽到提到姜幼瑤,立刻打蛇隨棍上,含淚道:“老爺,娘說得對,這一次實在是梨兒做的太過分了。幼瑤什麼都沒做,先是周世子那頭,如今我什麼都不想,只希望再能為幼瑤尋一份妥當的親事……梨兒這麼一鬧,燕京城裡還有哪家的好人家敢親近咱們,這、這,我實在是沒辦法了。我是梨兒的繼母,平日裡不敢責怪她,我管不了她,老爺,您是她的親生父親,您總得管管呀!”

    季淑然拿帕子擦拭眼淚,不知是不是真心為姜幼瑤擔心,看起來竟十分真實。這話聽在姜元柏而中國也十分刺耳,他沉聲道:“什麼敢不敢的,你是大房夫人,她喚你一聲母親,你有什麼不敢管的!日後她要是反駁,你就帶她來見我!我就不信這姜家上下,沒有一個人治得了她。前些日子我看她從青城山回來有所長進,如今看來,她還是和從前一般,頑劣不堪。早知道就不該接她回府!”

    季淑然一聽,心中喜出望外,姜元柏這話,分明是對姜梨失望了。只要姜元柏心中對姜梨的那份愧疚不再,徹底失望,讓姜元柏厭棄姜梨,也不過是遲早的事。

    姜老夫人看了一眼季淑然,季淑然打的什麼主意,她不會不知道,只是平靜的道:“事情已經發生了,怪責哪個,日後說也不遲,當務之急是現在怎麼做。”

    “是啊大哥,”姜元平也道:“梨兒剛一回京,全京城的人都看著咱們,不能讓她這麼繼續下去了。”

    “我想好了,”姜元柏面色沉沉,“等他們一回府,我就把她關起來,誰也不許見!什麼罪臣翻案,什麼桐鄉風波,都和她五官,和我們姜家無關!那些人愛怎麼鬧怎麼鬧去,總歸姜梨她是不許參與進去了!沒有姜梨,我看他們也成不了氣候,全當一場笑話,京里人笑著笑著,此事就過去了,日後誰也別再提!我就當我姜家扮花臉唱了出戏,玩笑觀眾罷了!”

    眾人沉默,現在看來,這也的確是最好的法子了。姜梨做下的事已經無法更改,能做的也就是阻攔她接下來要做的事。不管姜梨這出“翻案”能不能行,最後的結果都是姜家成為笑柄。

    姜梨一個小姑娘,插手什麼政事?薛懷遠和她非親非故,為何要這麼不留餘力的幫忙?

    人的唾沫星子,有時候會淹死人,是最可怕的武器。

    正說著,姜景睿從外面跑了進來,一進來,就道:“聽說姜梨回來了?怎麼沒見著他。”

    姜元柏沒好氣的道:“還沒到。”

    “還沒到?”姜景睿奇怪,“按之前傳話的消息來看,姜梨應該到咱們府上了啊。腳程再慢也該到了,她該不會不回府了。”

    “怎麼可能?剛回京不回府還能去哪兒,這像話嗎!”姜元柏怒道,心中卻感到一絲不安。

    姜梨是個聰明的人,聰明,且有主意,當她決定做一件事的時候,一定會考慮的很周全。莫不是已經想到了自己要關她,乾脆不回府,打算住到外面去?

    想到這裡,姜元柏怒氣更甚,這是根本沒把他這個爹放在眼裡。再說了,以為不回家,自己就拿她沒辦法了嗎?只要這案子沒上堂,他綁都要把姜梨綁回來。

    姜景睿聳了聳肩,沒再說話。正在這時,報信的小廝又回來了。

    這一回,他比上回看起來驚慌多了,大冬天的,額上的汗順著臉頰流了下來,他道:“老夫人,老爺,二小姐他們沒有回府,他們、他們去了長安門。”

    長安門?

    姜元柏面色大變。

    “他們去長安門做什麼?”姜景睿好奇地問。

    “去長安門,打石獅,鳴冤。”姜元柏擠出幾個字來。

    ……

    長安門在皇宮的正前方。

    特殊日子的時候,皇帝在這裡舉行祭典,平日裡官兵把守,並無什麼人來。

    寬闊得四方場地裡,兩座高大威武的石獅矗立著,兩座石獅的面前,又各自有一塊漆了紅漆的羊皮巨鼓。鼓槌也在上面,不知是不是很長時間沒有人動過,鼓面上蒙著一層厚厚的灰塵。

    車隊在長安門前停下來,姜梨從馬車上跳了下來。

    以長安門為中心的四處,四面八方都是圍觀的人群。那些人群見姜梨下馬車,俱是眼睛一亮,姜梨才是這出戏的主角,姜梨出來了,好戲就要開場了。

    不遠處的酒樓裡,亦有紅衣美人,漫不經心的看著長安門前的纖弱身影,吩咐身邊人,道:“看緊點兒,別讓人鑽了空子,弄死了小傢伙。”

    “是。”文紀領命。

    姜梨鬧出這麼大陣勢,那位主知道了,自然會氣急敗壞,恰好又不是什麼有所忌憚的性子,就怕躲在人群中暗中對姜梨下手。既然是自己的人,被別人取了性命,他的臉上也無光。

    況且他也想看姜梨怎麼贏回這一局,所以務必要保護她。

    姜梨走到長安門前。

    長安門前兩個小將木訥的盯著她。

    姜梨轉過身,葉明煜站在他身邊,桐鄉的百姓們都安靜下來,到了這裡,他們都知道要做什麼。

    “我想了又想,此事不能久等,因此我未曾回府,直奔這裡,今日事今日畢,今日我們既然來到燕京,就乾脆將第一件事辦了。諸位,”她指了指那兩座石獅,道:“我也是第一次來這裡,這裡就是長安門。”

    “長安門,打石獅,鳴冤鼓。”姜梨道:“這就是最後一個可以得到公正的機會。”

    她想,若是當年她還有一口氣,能出的了狀元府,第一件要做的事也就是奔赴這裡,拿起鼓槌,打石獅鳴冤鼓,將自己的一腔冤屈全都訴說出來。不過,當時的情況,未必也可行,當時她的對手是永寧公主,而她只有一個人,永寧公主勾勾指頭,就能將她的證據輕而易舉的抹去,就像她的性命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