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歡白袋鼠的雷威 作品

第206章 邊哭邊笑

 嗯,當然這個是望文生義能夠想到的內容。其實老師寫這個不可能說去觀察農村的喪事裡面寫這種邊哭邊笑的內容的,因為這畢竟是一個文化科,怎麼可能去關注這些事情呢,就是雖然說關心自己的平凡生活,百姓的生活。但是我覺得老師肯定不可能說,嗯,就是讓人去寫一些喪事的場面。如果要是說寫的也是各種層面的話,還是能夠寫出來的,因為雖然現在見到的不多,但是小時候大大小小的場面還是見過的呀。如果要寫的話,雖然不能說詳細的描述出來。但是寫個一家兩家三家4家5家在辦桑事的話,還是能夠寫出來的,畢竟那時候見的還是很多的。不像現在現在的話,因為在外面打工,除了他們這些本地人的之外,好像外地人很少能夠看到。也和我們那不一樣,感覺他們那好像很安靜唉。現在我才知道,原來這些習俗根本不是統一的,我以為當時像這種辦喪事啊,全國都是統一的一個模子刻下來的。現在看來可能不是這個樣子的,突然間想到了一個詞,就是和而不同。雖然都是一個大家族,但是各個地區還是不一樣的,都有自己的地方特色。所以有時候看看這些,還是感覺這種地域的差異還是蠻大的。那都是經歷了很長一段的生活之後,才發現那些事情原來根本沒有注意到。

 後來就看了一下老師的解析。老師的解析好像提的就是說,要注意控制節奏和控制情緒。不管是控制作者自己的情緒還是讀者的情緒。就是不能說緊張,一直的緊張。這樣就會出現疲倦。還有緊張的同時有一段舒緩的日子。然後再慢慢的緊張起來。然後再舒緩一下的。老實說,這個就是節奏。什麼是節奏的?老師給的節奏就是快慢快。然後一直的重複下去。還不能說一直是快快快或者慢慢慢。這個節奏都是不對的,你正確的節奏就是快慢快。所以掌握節奏呢,嗯,就給人感覺像聽音樂一樣。要有一種節奏。如果有音樂的話,一直是困惑。可能也不是很好聽吧。這個我也沒有聽過,音樂也不知道具體的是什麼,反正老師講的就是節奏和情緒都要有所控制。快慢快的節奏是正常的,但是老師說他又沒有具體的去詳細的講解。他只是給了一個大致的模式,快慢快,他也沒有說給個具象化的描寫。所以也不知道具體的就是說好多東西,大致的講了之後,具體怎麼操作還是要自己去確認,練習了之後才知道。所以有時候啊,就感覺老師講的還是不相信。如果能夠再講解的詳細一點,舉一下例子也好啊。到底怎麼樣體現的快,怎麼樣體現的慢呢?那這樣的話,我覺得聽起來可能會更好一點。因為沒有舉例子的話,感覺還是很空洞的,嗯,沒有講到點子上一樣。最好是找幾個段落之後呢,讓下面的學生抄寫幾遍。然後再進行一些改寫。然後現場再練習幾遍。我覺得那個效果可能會更好。

 但是老師可不能這樣,但是先把課程講完再說。所以聽課如果腦子不夠用的話,可能有時候真的還不可能完全吸收老師所講的內容。沒有辦法的事情,每個人身上都是聽老師在講課,但是真正能夠消化的還是不一樣的。可能有的能夠完全掌握老師的質量,有的就不能夠完全的消化老師所講的內容。所以這個事情那可真的是因人而異的,不能說老師講過了之後所有的學生你獲得的知識都是一樣的呀。

 怎麼可能一樣呢?啊,所以就是感覺老是想著以後這個快慢快的節奏,我還是不理解,讓我自己寫的,還不知道怎麼去寫。

 但是老師的講解裡面也不可能就這一個知識點,但是就是說整個解析的文章讀下來之後,我感覺就是說我能夠激發出興致去講的知識點,就這幾句話嘛。當然也有其他的知識點,但是我感覺其他的知識點的話,相對來說如果讓我講起來的話,感覺就是沒有什麼多少要講的內容。反而是這個節奏上的和情緒上的控制,我覺得讓我講的話,我還是能夠講出來一點的,因為在現實生活中確實還是存在著這種現象的。就是節奏的快慢,就是比如說每天的工作量,如果說一直工作量是高強度的話。確實會出現大量的疲勞。所以哪怕是工作強度大,嗯,只要是忙碌工作的時候,也是有一個喘息的機會的,如果不這樣的話,感覺人真的會出現大量的疲勞。要不然人家怎麼會創造那麼多的節日呢,可能就是因為進行一下適當的調節,我覺得這個可能就是這個節奏上的把控啊。如果是這樣的話,看來這個文學上的一些精巧,在現實生活中還是能夠得到大量的運用。不知道紋文學上的這些技巧方法,是不是從生活中要照完照抄過來的?這個誰也說不上來,到底是文學抄生活還是生活抄文學,就不是我才能夠了解的,但是我發現生活中確實存在著這樣大量的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