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處默 作品

第13章 躍躍欲試(1)

 一切還要從七年前說起。

 七年前,晉昭公繼位國君。為了表示對晉國的敬意,齊景公、衛靈公、鄭定公先後來到絳都,慶賀晉國新君執掌大權。

 齊國是大國,既是國君到來,晉昭公自是專門設宴親自招待。宴席上,賓主相談甚歡,其樂融融。一番暢飲過後,有人提議兩位君主比試投壺。

 說起投壺,還要從射箭說起。禮、樂、射、御、書、數合稱“六藝”,射指的是射箭,是成年男子必備的一項技能。從周朝開始,射箭作為禮儀遍佈日常生活。

 每年春秋,地方官員都會聚集民眾習射;適逢官員舉薦民士,為表慶賀,也會舉行射箭比賽;諸侯朝見天子、諸侯相互聘問也會比試射藝;天子、諸侯祭祀前也會有類似的活動。

 除了射箭,眾人還一起飲酒,重大的場合,還伴有納賓、獻賓、酬酢及奏樂歌唱。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活動漸漸演變成固定的形式,形成一種文化。

 射箭熱鬧好玩,既能健身強體,又能聯絡感情,但是有一個致命的缺陷卻不得不面對。比如場地所限,又比如人員眾多,又可能有的人真的不會,畢竟要把箭射出去,需要技巧也需要長期訓練的好臂力。

 於是,投壺應運而生。投壺需要兩樣道具——一是箭,一是金屬或陶製的器皿。為防比試時箭矢彈出,容器裡會事先盛放紅小豆。比試開始,雙方各執八隻箭,設定相同的距離,跪坐在席子上,將箭矢往壺裡投,投中箭數多者勝。

 隨著時間的演變,投壺漸漸發展為先秦士大夫宴飲時的一項遊戲,完成過程的儀式也發展成為一種禮儀。

 依照規則,晉昭公是宴會的主人,理當由他先投。

 昭公正在準備,一旁相禮的中行吳說道:“酒如淮河,肉似高丘,寡君投中,統帥諸侯。”說完,他閉上眼,口中唸唸有詞,彷彿祈禱許願。

 昭公聽罷,微微一笑,他拿起箭,屏氣斂神,目光專注,緊盯著陶壺。忽然,他右手向前一伸,手腕輕輕撥動,箭向前一躍,“撲”一下插入壺中,直直挺立。

 旗開得勝,晉昭公笑容滿面。他看向齊國君主,示意到他。

 齊景公也不含糊,拿起箭就要投。想了想,他暫停手上的動作,說道:“酒如澠水,肉如山陵,寡人中此,代君興盛。”

 說罷,齊景公立馬出手。看似有些輕率,其實舉重若輕。只見箭頭穩穩的紮在壺中,屹立不倒。

 雙方的第一箭,一比一打成平手。

 比試仍在繼續,晉國的大臣卻爆發了爭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