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處默 作品

第17章 州來過往(1)

 要說州來的重要性,不得不追溯它的歷史。

 西周初年,萊人中的一支,遷居於淮河中游一帶,並與當地種植稻穀的先民共同生活,佔地建邑,州來便是他們南下所建的國家。州來國的範圍,大致位於今天的安徽省淮南市壽縣、淮南市區、鳳台、潁上一帶,中心在後來的壽春。

 楚成王、莊王時期,楚國大力開疆拓土,大約在公元前622年到公元前601年這段時間,州來徹底被楚國佔領。

 公元前586年,吳侯太伯十九世孫姬乘(字壽夢)繼位,後世稱其為吳王壽夢。吳王壽夢繼位之初,便顯示了其與眾不同的才幹。他重視發展生產,勤勉政事,君臣上下一心,百姓信服。

 所謂“自助者,天助之”,就在吳王準備大展拳腳卻苦於吳國封閉落後,資源有限時,天賜良機。

 公元前584年,一支奉晉國使命前來扶持吳國的隊伍來到吳地,為首的是楚國人巫臣。他帶來了訓練有素的軍士,威武雄壯的戰車和滿滿的誠意。他的要求只有一個——吳國強大之後,要協助晉國,制衡楚國,這就是後世赫赫有名的“聯吳制楚”。

 吳王本就深具野心,不滿足於寄居東南一隅。有了實力作後盾,第一件事情就是攻城掠地,而妨礙吳國馳騁的就是位於它西面的楚國。

 所以,晉國使者的到來遇上吳王的雄心勃勃,恰似金風玉露一相逢。晉國的美意吳王照單全收,為表感激,他們還將晉國使者奉為上賓,熱情款待。因為共同的敵人——楚國,吳國和晉國相見恨晚,一見傾心。

 依靠晉國的扶持,再加吳王勵精圖治,加強軍事訓練,日夜操練,吳國的作戰水平大大提高,整體實力大大增強。很快,一個崛起的“小霸”橫空出世,準備向楚國亮劍。

 吳國的第一劍劍指州來,史書記載如是寫道——“吳入州來”。

 為什麼吳國對楚發難的首秀會選擇州來呢?

 從地圖上看,州來地處長江以北,淮河以南。淮河發源於河南省桐柏山,由西向東,流經河南、安徽、江蘇三省,幹流在江蘇揚州三江營入長江,全長約1000公里。

 據《禮記·王制》記載,古代的天子祭天下名山大川,名山指五嶽,大川即四瀆。《爾雅·釋水》中記載,“江、河、淮、濟為四瀆。四瀆者,發源注海者也。”——意思是,奉江、河、淮、濟為四瀆的原因是這四條河流均流入大海。

 所謂“四瀆”,東為長江,北為濟水,西為黃河,南為淮河。按照現代地理的劃分,秦嶺——淮河是我國的南北分界線,兩地處在幾乎同一緯度——北緯32-33度。由此可見,從古至今,淮河都是地理位置非常重要的一條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