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處默 作品

第20章 州來過往(4)

 “鞅兒謹遵師傅教誨。”趙鞅畢恭畢敬的說道。

 “楚王輕信費無極,將太子置之遠地,處事難免大意,但是——”董安於話鋒一轉,說道:“將吳國公子蹶由遣送歸國,絕對下的一手好棋。”

 蹶由何許人也?為何會在楚國?為何又在此時被放歸吳國?

 一切還要從十五年前說起。

 前面提到——“在這之後不久,為加強對這一帶的防守,應對吳國的偷襲,楚靈王命沈地縣尹到夏汭(今安徽鳳台西南)奔赴應命,駐守防務。同時,又派箴尹宜咎修築鍾離城(今安徽鳳陽東北),派薳啟疆修築巢城(今安徽巢湖居巢),派然丹修築州來城,三城成犄角之勢。”

 上述短短几句話,僅僅描述了結果,對過程卻忽略不提。為了把蹶由之事說清楚,這件事情必須展開來說——

 公元前537年10月,為了報復前一年吳國對棘地(今河南永城)、櫟地(今河南新蔡)、麻地(今安徽碭山)的侵襲,楚靈王帶領諸侯及東夷進攻吳國。此番對吳一戰,眾軍會於夏汭(今安徽鳳台西南),也就是州來附近。

 值得一提的是,此番出征,楚王親率之外,楚國的盟國越國也派了大夫常壽引兵前來助陣。

 吳國方面,他們早已收到楚國前來征討的消息,提前做好了準備。吳軍的一支,在鵲岸擊敗了楚國太宰薳啟彊率領的隊伍。在有勝仗在手的前提下,時任吳王夷昧派弟弟蹶由犒勞楚師。

 不用說,這次犒師,大有炫耀實力,嘲笑楚國不自量力,最好知難而退早早撤兵的意味。楚靈王何等殘忍暴虐之人,怎能忍受這樣的嘲弄?很自然的,蹶由一入楚國軍營,馬上被五花大綁起來,準備拿來釁鼓。

 “蹶由大難不死,已屬萬幸。為何師傅卻說,遣他回國是下的一手好棋?”趙鞅一臉困惑。

 “你可知,當年他為何沒被處死?”董安於饒有意味的看著趙鞅。

 “不知。”趙鞅搖搖頭。那時的他,只得七八歲,還是個好吃好耍的孩童,哪裡管這些大人操心的事。

 “那我告訴你——”董安於娓娓道來。

 在準備殺蹶由之前,鑑於他的身份特殊,楚靈王派人與他進行了一番對話,以示重視。

 使者問:“爾來此之前,必有占卜,不知是兇是吉?”

 蹶由答曰:“吉。寡君聽聞君王要向敝邑出兵,就用守龜占卜,並致告龜甲道:‘餘亟需派人去犒勞軍隊,前去觀察楚王惱怒的程度,併為之加以戒備。或許,神能使餘預先知道吉凶。’占卜的卦像顯示‘吉’,這就意味著,‘得勝是可以預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