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處默 作品

第30章 一波終平(2)

 宋國都城。

 就在晉國四處奔走聯絡盟軍時,宋國的內戰正如火如荼。

 吳軍素來驍勇,他們一出場,氣勢就把宋、齊聯軍鎮住了。這時,一位宋國小人物登場——一名叫濮的皰人,站了出來。他提出“先人有奪人之心,後人有待其衰”——先發制人可摧毀敵人士氣,後發制人則需等到敵人士氣衰竭。

 吳國來到宋國,路途遙遠,軍士長途奔襲,必定疲憊。要趁他們還沒緩過神來,先發制人,迎頭痛擊,速戰速決。

 宋、齊聯軍將領採納了他的建議。果真,吳軍尚未立穩腳跟,就被打懵了。

 第一回合,“國君派”勝。

 不愧是華費遂最疼愛的兒子,華登毫不氣餒,他收拾殘兵,重振旗鼓,轉頭又把齊、宋聯軍打敗。

 第二回合,“華向派”勝。

 “華向派”反敗為勝,士氣大振。相反,本有勝利碩果在手,轉眼就兵敗如山倒的“國君派”士氣受到沉重打擊,幾乎一蹶不振。

 宋元公決定棄城而逃。

 皰人濮再次登場。他鼓動宋元公登上城牆,發表了一番誠懇激昂,感人肺腑的講話,意在鼓舞軍士,不畏挫敗,奮戰到底。

 反正已經輸了,不會輸得更多,橫豎是死,不如放手一搏。於是,眾軍士又振奮起來。

 這次,皰人濮不只動嘴,他還參與到戰鬥中去。

 “華向派”有勝利在手,正是士氣如虹。“國君派”則視死如歸,赴湯蹈火,在所不惜。

 雙方相遇於新裡,戰鬥異常激烈。最精銳的武器,最拼搏的精神,最強烈的仇恨全部被激發,化為鬥志,誓要將對方置之死地。

 事實證明,哀兵必勝,誠不我欺!這一次,是皰人濮立了大功——兩軍相持不下,他拿起刀,砍下一名戰死士兵的頭顱,拎起一面旗子,包裹著腦袋,站到高處,放聲大叫:“華登已死,華登已死。”

 話音剛落,“華向派”一眾軍士頓時潰不成軍,紛紛逃散。宋、齊聯軍則乘勢追擊,殺得對方屁滾尿流。

 第三回合:“國君派”小兵立大功,取得勝利。

 華登並沒死,可是謠言令眾軍士嚇破了膽,哪裡還能對抗?無奈之下,華登只得引殘部退守“華向派”的大本營——南里,跟華亥、華定、華?等人會合,徐圖再戰。

 這是晉國聯軍到來之前的戰況——“華向派”被重創,苟延殘喘。

 晉、齊、衛、曹聯軍的到來,對“國君派”而言,無異於錦上添花,勝算更多一籌。對“華向派”而言,則是屋漏偏逢連夜雨,船破又遇打頭風。

 宋元公親自披掛,帶領一幫盟友對“華向派”的據點——南里,發起總攻。雙方遭遇於南里附近的赭丘。

 “華向派”損兵折將,再加內部意見不統一,指揮混亂,很快便抵抗不住攻勢,連連敗退,只好又退守回南里。聯軍將南里團團圍住,情勢已是萬分危急。

 華亥、華定、華?、華登,兩位叔叔是親兄弟,兩位侄子也是親兄弟,如果他們都戰死,意味著華氏幾乎被滅族。尤其是兩位侄子,老二已被殺,華費遂年事已高,兩個兒子再死,真是無人送終了。一想到此,登時五臟俱焚,痛不欲生。

 是乖乖受死還是絕地反擊?身為首領,華亥感受到深深的絕望。華氏最有決斷最果斷的華登站了起來,身為大哥,華?很快也恢復如常。兄弟倆決定,率領百餘死士連同幾十輛戰車殺出重圍,國君有晉國,他們則去找楚國搬救兵。

 又一次置之死地而後生!又一次哀兵必勝!華?掩護弟弟,二人並肩作戰,順利突圍。接著是揮淚灑別——華登趕往楚國,華?則掉頭趕回南里繼續戰鬥。這一別,或生離,或死別,一切聽天由命。

 “國君派”+晉+齊+衛+曹 pk “華向派”+吳

 雙方第一回合的“赭丘之役”,以“國君派”勝利告終。

 接下來的日子,雙方都在煎熬。

 有了希望的“華向派”意志堅定,死守不降。已經勝券在握的“國君派”顯然有些懈怠,反正對方也扛不過幾日,何必著急?最重要的是,他們算準一件事——吳、楚世仇,怎麼可能成為一個戰壕的戰友?所以,他們等著對方意志被消磨殆盡,乖乖投降。

 然而,天下之大,無奇不有。華登很快請到楚軍。楚平王派司馬薳越領精兵五千,星夜趕來。

 這麼一來,“華向派”實力大增,形勢變得撲朔迷離。

 晉楚爭霸持續近百年,足以證明雙方勢均力敵。楚國的實力絕對不容小覷。再者,吳國在對宋齊聯軍幾次戰役中雖說輸多贏少,實力尚存,吳人的爆發力向來令人畏懼,楚軍的到來,正是一副烈性催化劑。

 按照我們現在的說法,吳、楚均為“南蠻”,蠻子的可怕在於——不講對陣禮儀,為達目的不擇手段,無所不用其極。這是春秋,雙方交戰多少還保有殘存的軍禮,可是在吳楚兩國身上,很少看到,包括未來興起的越國也一樣。

 戰場上,能贏就是最終目的,所以,蠻子勝算很大。

 “華向派”已近奄奄一息,楚軍的到來無疑是雪中送炭,妙手回春。

 “國君派”+齊+晉+衛+曹 pk “華向派”+吳+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