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處默 作品

第34章 一波再起(2)

 “更何況,援宋之事,應該已經得罪中行寅了。”趙鞅接過話茬,“中行吳可以不在乎,他是統軍將領,戰績赫赫,智躒威脅不了他。中行寅新來乍到,萬一……他必須從下軍位入卿,慢慢積累。”

 按照正常發展,如果中行吳不幸去世,各卿都將依次上升一位,趙鞅升任下軍將,中行寅則是下軍佐,居六卿之末。

 “正是。”周舍說道:“儘管有士鞅提攜,中行寅仍舊不能越級升任。士鞅仍是中軍佐,元帥還是舅老爺,士鞅顧得上自己都不錯了,哪能再幫中行寅?”

 “唉,失去父輩庇護的雛鷹,總是力不從心。”趙鞅感嘆道。想當初,自己也是這麼走過來的。不過中行寅已過而立,比他和智躒入卿時都要年長,顯然路要好走得多。

 “中行氏比智氏幸運得多,起碼還有士氏這個好朋友不離不棄。”周舍說道:“智氏雖命運多舛,不過——”

 “不過什麼?”趙鞅又問。

 “所謂否極泰來,事不過三。已經歷重重波折的智氏,相信春天不遠。”周舍說道。

 “可是代價卻是要與自己的堂兄弟漸漸疏遠,”趙鞅感嘆道:“想來智躒的心中一定也不好受。”

 “恕小的直言——”周舍看向趙鞅,得到許可後,說道:“智將軍或者並不以為然,甚至絲毫不會覺得惋惜。”

 “此話怎講?”趙鞅挑眉。

 “宗主和智將軍是好友,應該比在下更瞭解智將軍。”周舍問道:“依宗主對智將軍的瞭解,智將軍可是行事果決之人?”

 “是。”趙鞅毫不猶豫的說道。

 “他可曾流露過對伯父一家的感激之情?”周舍想了想,補充道:“智氏差點被廢,雖是屠蒯立的大功,可是中行氏也曾出過力。再者,拋開此事,從前智朔、智盈都曾得到中行氏的關照,這些都是不爭的事實。”

 “似乎——”趙鞅努力回想。

 從前鮮少注意這些細節。兩個好夥伴,不是忙著馳騁東西,就是玩耍遊樂,切磋技藝。這幾年,彼此遭遇都有些不幸,於是又多了幾次秉燭夜談。除此之外,他沒怎麼留意智躒對他人的評價。

 “宗主遲疑了,可見很少提及。”周舍語氣肯定。

 趙鞅不出聲,即是默認周舍的推斷是合理的。如果智躒真有感激在懷,不用形之於口,身為好友,趙鞅豈會一點也感受不到?朝夕相處的好友,對方的喜惡愛恨,應該明瞭於心,縱然是有天大的隱秘,也能窺見一斑。

 “智躒不提,可見他的怨恨非常之深。”

 經周舍提醒,趙鞅才驚覺事實原來如此。這讓他很不舒服,彷彿突然得知自己的好朋友竟是個心胸狹隘之人,自己卻一直被矇在鼓裡,像是被他故意欺騙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