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處默 作品

第35章 一波再起(3)

 “在下眼拙,沒看到宗主對董大夫的掛念,倒是——”尹鐸故意賣個關子,頓了頓才道:“宗主的困惑不解卻寫在臉上。”

 “依你看,為何如此?”趙鞅不否認,意味著尹鐸已說中他的心事。

 “這一年多來,諸事繁雜,頻繁用兵,政事多變,偏偏董大夫又有新任,無人替宗主答疑解困,故此憂心。”尹鐸不急不徐的說道。

 “正是正是。”趙鞅如逢知音,頻頻點頭,連連稱是。

 “恕在下愚鈍,竟未覷到一絲半毫,實在慚愧。”周舍對住尹鐸抱拳。

 “不必妄自菲薄——”趙鞅看向周舍,“適才你與我談及的,已令我受益匪淺,尹鐸加入,你二人雙璧,更是無雙。”

 “我二人皆是董大夫向宗主推薦之人,可見並非憨包草包,只要合力齊心,終歸會對宗主有一絲半縷的裨益,足矣。”尹鐸語氣誠摯的說道。

 周舍跟著點頭。

 “兩位忒謙,豈止是一絲半縷?應該說是——”趙鞅搜腸索肚,終於蹦出說辭,“成千累萬。”

 “宗主謬讚!”尹鐸和周舍異口同聲。

 “既有共識,二位就幫我捋一捋近來諸事吧。”趙鞅微閉雙眼,神情頗有些無奈。

 雖說他已入卿七八年,政務人事早已熟識,可說是駕輕就熟。畢竟閱歷資歷尚淺,還不具備透過重疊厚重的外相看透本質的能力。需要有人對他循循善誘,替他條分縷析,抽絲剝繭。

 “宋國內亂,我國必須出兵,乃是因為宋國是我盟國。至於干預周王室的奪位之爭,雖也派出能人力士平定逆亂,意義卻大不同。”尹鐸說道。

 “有何不同?”趙鞅揚起側臉。

 “周王室為爭王位的嫡庶之爭,並非首次。”周舍接過話頭,“一百多年前,周惠王的嫡子太子鄭和庶子王子帶就曾為王位爭鬥,前後持續十八年。”

 “那是——”趙鞅扳動手指一算,“高祖父那一輩了。”

 “不止,”尹鐸笑一笑,“年代久遠,那會宗主的高祖父還是個孩童呢。”

 “那就是高祖父的父輩,也就是——”趙鞅又想了想,“文公流亡歸國執政時候的事情了。”

 “對又不對。”周舍說道:“事情發生時,文公還在流亡路上,事件的終結則要歸功於我國的干涉。”

 原來,他們三人談論的是公元前652年開始的“子帶之亂”。

 公元前652年,周惠王駕崩,太子鄭繼位。說起太子鄭的繼位之旅,並非平平順順的接過權力交棒,而是暗含風險,得來不易。

 為何如此說?原來,太子鄭母親早逝,周惠王重新娶後,並由將其交由惠後撫養。起初,惠後對太子鄭關懷照料備至,很快,她有了身孕,不久,便擁有自己的兒子——王子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