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處默 作品

第36章 一波再起(4)

 周襄王戰敗逃亡,寄居鄭國。王子帶與隗氏居於溫邑。

 “周襄王的一番好意被狼吃了,不——”尹鐸改口道:“應該稱為引狼入室。”

 “接下來,最重要的時刻,終極對決要開始了。”周舍的語氣變得激昂起來,“委屈憤懣的周襄王向我國告急。”

 公元前635年,正是晉文公流亡十九年歸來執政的第二年。百廢待興,內務紛雜,擇人任事,恢復生產,考核任免,紛紛擾擾。

 “文公本在猶豫,幸虧舅父狐偃深謀遠慮,力勸出兵勤王,終成霸業。”說完,尹鐸一臉神往,連聲讚歎。

 “曾聽父親提過此事,只是當中細節不曾聽聞,不知二位多聞君子可知?”趙鞅虛心求教。

 “在下有幸看過記載,略知一二。”周舍娓娓道來。

 為保萬無一失,周襄王不只向晉國,還向秦國發出了求救信。據當時的情報,秦穆公已經派駐軍隊來到黃河邊,準備渡河。

 收到周襄王的求助,晉文公第一時間召集群臣商議。許多大臣都以內事紛擾為由,反對出兵。唯有狐偃堅持要文公派兵,並聲稱這是一次可以讓晉國揚名立萬的千載難逢的機會。

 晉文公以為,要彰顯晉國的實力,爭奪中原事務的話語權,只需聯合諸侯,召集盟會即可達到目的。

 狐偃卻道:“不可,天下未知君之義,會盟實難。”

 文公問:“如何成大義?”

 狐偃道:“天子避叔帶之難,出居於鄭,君如能納之,定大義,且以樹譽。

 文公表示懷疑,問道:“真能達成此義?”

 狐偃堅定的點頭,緩緩說道:“事若能成,繼文之業,定武之功,闢土安疆,盡在於此。事若不成,補周室之闕,勤天子之難,成教垂名,亦在於此。君其勿疑!”

 文公考慮再三,採納了狐偃的建議。很快,晉國便派出使者告知周襄王,晉國定會勠力同心,全力以赴維護王室尊嚴,助天子清除逆渠。得到確信後,周襄王謝絕了秦國,一心一意等候晉國的大隊人馬。

 很快,晉文公親率二軍拍馬趕到——左路迎周襄王,右路包圍溫邑。一邊是周襄王風光返回王城,一邊是王子帶及其逆黨全部被剿滅,王子帶被俘獲,殺之於隰城。

 為了酬謝晉文公平定子帶之亂,周襄王將陽樊、溫、原、攢茅四邑賜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