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處默 作品

第45章 得失之兆(1)

 楚國。

 “雞父之戰”結束後,楚平王任命囊瓦為令尹。囊瓦是楚莊王的兒子子囊的孫子,子囊曾在楚共王、楚康王在任時期擔任令尹。

 子囊臨終前,曾預感未來楚國的主要威脅在吳國,於是留下遺言,提醒後世加固郢都的城牆。囊瓦任令尹後,想要光大先祖的遺風,又逢吳國大敗楚國,於是趁機請求加築城牆。

 沈尹戌公開表示反對。無奈敗局在前,平王對吳國十分忌憚,同意了令尹的請求。

 為此,沈尹戌頗有些怏怏不樂。

 “爹——”沈諸梁端來一碟鮮果,放在沈尹戌背對的石桌上。

 沈尹戌轉頭看著兒子,點點頭,示意他坐下。

 “不錯。”沈尹戌拿起一枚粉撲撲的桃子,細細咀嚼,讚不絕口。

 “秋意深深,桃子豔豔。”沈諸梁笑著說道:“曾記兒時,一到此季,便約三五夥伴去往田間,圍兜一攏,所見火紅盡入囊中。一頓猛吃,撐壞肚皮,疼得滿地打滾。”

 “就屬你頑皮。”沈尹戌笑了。“堂兄弟們每每犯錯,都是你起的頭,自小就沒少捱打。”

 “是啊,爹一說起來似乎舊傷還隱隱作痛呢。”回想從前,沈諸梁頗有些自豪,“我年紀最小,偏偏哥哥們都聽我的,願意隨我闖禍。”

 “這叫助紂為虐。”沈尹戌似乎很感慨,沉默了好一會兒,說道:“而今的情勢已在惡化,大王雖知卻不上心,如同此刻的你回顧過往,雖知有錯,仍等閒視之。”

 “父親所言極是。”沈諸梁辨貌鑑色,知道父親心情不大好,趕緊收起笑臉。

 “誰生厲階,至今為梗?”沈尹戌心中有苦,眼中有憂,“大王主政十年,言行相背,失信於民,致使我國與吳國較量陷入被動,過之大矣。”

 “爹是不是還在為修築城牆一事耿耿於懷?”沈諸梁小心翼翼的問道。

 “這一年多來發生的每一件事都難以釋懷。”沈尹戌斬釘截鐵道。

 “每一件?”沈諸梁大驚,“爹最介懷的難道不是想要入侵吳地,誰曾想,竟被偷襲,陪了夫人折了兵?”

 沈諸梁說的是本月才發生的事。

 為報“雞父之戰”失利之仇,楚平王命眾軍積極操練,尤其是水軍,更要加強訓練。又命工尹招募了大量工匠,趕製船箭,以期迅速提高楚軍的水上作戰能力。

 楚平王復仇心切,親率大軍,往吳地而去。

 楚王親征,非同小可,身為楚國盟國的越國自然要有所表示。越王命大夫胥犴在豫章的江邊慰勞楚平王,越國的公子倉還命人精心打造了一隻船贈送楚王。除此之外,公子倉本人還率領一支越兵跟隨楚平王,助其伐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