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處默 作品

第46章 得失之兆(2)

 “孩兒讀書時常唸到——‘無念爾祖,聿修厥德。’”沈諸梁說道:“父親總是反覆教誨,再三叮嚀,要爛熟於心,終身不忘。想來大王也該念過,可能早已忘卻。”

 “今朝有酒今朝醉,哪管明日明月愁。”沈尹戌皺眉道。

 “國運跌宕,冥冥之中似有安排。從前,先王派大王鎮守蔡國,不想竟埋下禍根,致使太子被殺,自己也落得自裁求全的下場。”沈諸梁語氣惋惜。

 “靈王之死是眾叛親離所致,蔡公不過是黃雀在後,攫取了兩位兄長的勝利果實。有必然,也有僥倖。要說最值得一提的,是申無宇勸阻先王的一番話,真是洞察人情,有先見之明。”

 楚國滅蔡後,要派人去主持蔡地政事,楚靈王指派了公子棄疾(即楚平王),並詢問大夫申無宇,他的安排是否合理。

 申無宇是這樣說的——

 “擇子莫如父,擇臣莫如君。當年鄭莊公在櫟地築城安置子元(鄭莊公的二兒子,母親為宋國公室之女,外家勢力強大。),讓昭公(鄭莊公的嫡長子,法定繼承人)不能立為國君;齊桓公在穀地築城安置管仲,管仲為齊國籌劃謀略,致勝千里,至今齊國仍受益。”

 “臣聽說五大(太子、母弟、貴寵公子、公孫、累世正卿等,公子棄疾屬於‘貴寵公子’。)不在邊,五細(賤者、少者、疏遠者、新來者、職小者。)不在庭。親近的人不在方城之外,寄居者不置內廷。”

 “公子棄疾任蔡公,則是貴寵在邊,鄭丹(時任右尹)乃羈旅之臣,卻服侍君王左右,君王恐怕要稍加戒備!”

 “申無宇看事可謂洞若觀火,明察秋毫。”沈尹戌讚不絕口。

 “可惜先王沒有采納他的諫言,否則,恐怕一切都會改寫。”沈諸梁感慨一聲。

 “最有意思的是,當日靈王與申無宇的談論中,也提到了城牆,申無宇的見解與老夫不謀而合。幸哉!”說到此,沈尹戌頗有些自得。

 “不知申大夫如何說的?”

 “靈王問,‘國都有高大的城牆,還不足以戒備嗎?’”沈尹戌笑著搖搖頭,“跟當今大王的論見一樣,以為城高池厚便勢不可擋,所向無敵。”

 申無宇的原話如是——

 “鄭有京地、櫟地,曼伯卻被殺害;宋國有蕭地、亳地,子游卻命喪於此;齊國的渠丘,公孫無知被誅殺;衛國的蒲地、戚地,有人據邑驅逐獻公。如此看來,國都之大,實有害無益。末大必折,尾大不掉,望君王周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