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處默 作品

第53章 初露鋒芒(1)

 公元前517年夏,經晉國君臣商議決定,在黃父舉行諸侯會盟。盟會旨在召集諸侯共尊王室,驅除逆黨。

 此次盟會與會的有:魯國亞卿叔孫婼、宋國右師樂大心、衛國北宮喜、鄭國執政遊吉、曹國國君、邾國國君、滕國國君、薛國國君、小邾國國君。

 當然,作為盟會的發起國,晉國是當仁不讓的東道主,不僅負責召集各諸侯,還要主持盟會。

 負責主持此次盟會的卿士大大出乎意料——年僅二十八歲的下軍將趙鞅。

 要知道,晉國已經很久沒有舉行盟會了。掐指一算,距離上一次召集諸侯已有十二年之久。這是士鞅向韓起提議之後,由韓起向年輕的晉頃公建議,由頃公下令,命六卿召開會議商討後定的案。

 回顧歷次盟會,主持者不是國君就是執政,再次的也是中軍佐上軍將,絕不可能輪到下軍。畢竟,與會各國出席者皆位尊爵重——小國是國君親臨,中國都是執政重臣代表國君。

 這是難得的在中原諸侯面前展示晉國霸主威風的機會——重申諸侯一心,抗暴虐,平內亂,反對恃強凌弱,共尊盟主,維護中原和平。

 這是機會稀缺的展露頭角的機會——身為盟會主持人,代表晉國國君行事,一舉一動皆是晉國最高意志的體現。擔任這個角色,意味著權威隆盛萬眾矚目眾望所歸。

 為何這樣的機會會落在趙鞅身上?輪排位,他屬下卿;輪資歷,他只比入卿不到兩年的中行寅資深;論年輕有為,似乎還沒有足夠的經歷證明他的卓越不凡。相反,排在他前面的韓起、魏舒、士鞅、智躒,前三人不用說,韓起歷仕四朝,魏舒、士鞅仕三朝,智躒入卿年份也比趙鞅久。

 挑選盟會主持人是六卿會議的核心內容,向來是一會一議。畢竟,這個人選太重要,牽涉的利益甚眾,而從擺出來的條件看,趙鞅顯然不是最優人選。

 士鞅是個財迷,怎會放過在諸侯面前耍橫逞威,伺機索要財物的機會?權力和金錢如同孿生兄弟,親密無間,形影不離。

 只要以國君的代言人身份在諸侯國面前亮個相,與會諸侯便認定此人在晉國聲威勢健,有什麼事不得找他擺平?這個效果達到了,還愁往後沒有索賄納財的買賣?更何況這次盟會還是他提議的,屬於發起人之一。

 魏舒不愛出風頭,沉默低調是他的一貫作派,料想他不會主動提名,也不會公然反對任何人成為代表。